第7部分(第1/3 页)
荒甓啵�阶拭挥屑樱�拔幻挥猩��炊�昧宋覆 7泵θ盟�父醒沽Γ��褡苁谴τ诟叨燃�械淖刺��
其实李彤的职位要求并没有这么多,这就是让她不平衡的地方。为什么她要处理的工作越来越多?刚入职的时候,由于是新人,所以会主动帮老同事分担一些工作,也有人主动让她帮忙,她从来没拒绝过。结果时间一长,同事让她帮忙好像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似乎那些事情就应该她来做。一年之后,这些原本不是她的工作都因她的“帮忙”而变成了她的本分,就连领导也以为这些都是她该做的,所以没有奖励、没有加薪。
做了许多额外的工作,却得不到正面激励,再加上高负荷运转对身体的伤害,让李彤想到了辞职。
“其实你没必要辞职。”我跟她说。的确如此,这是个并不难解决的问题——只要为自己划一条底线,对于超过底线的事情都要学会拒绝。
我给她讲了一个佛门故事。
有位法师年高德劭,虽然常年在深山中隐修,却名遍九州,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信徒,希望跟随他。
有一天,来了一个做供养的信徒。他满面愁容,对法师说:“我最近很烦恼,想请大师开示。”
法师问:“什么烦恼?”
信徒说:“别人总来找我帮忙办事,能帮的我都帮,这是积累功德的好事。可大家听说我好帮忙,就都来找我。我现在应付不过来,很多事我做不到,可我又不想损失功德、福报。”
法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指着外面的水缸说:“我缸里没水了,你去挑满吧。桶在缸的旁边,打水的地方在半山腰。”
信徒没有多说,拿着桶就下山打水去了。到了半山腰,信徒看到了清澈的泉水,心里特别高兴,想多打一些,于是将水桶打满。结果挑水上山的途中,水桶左摇右晃,水都洒了出来,等回到法师住处的时候,一桶水成了半桶水。他第二次打水的时候,还是舀了满满一桶水,结果上台阶的时候因为太重摔了一跤,水也洒了,膝盖也摔破了。
法师看到他一瘸一拐地回来,于是让他放下水桶,给他的膝盖上了点止血消炎药。法师问:“为何会摔倒?”
信徒说:“水太重了。”
法师又问:“为什么不少取点水?”
信徒说:“我想快点把水缸打满,这样可以少跑几趟,节省时间。”
法师把水桶拿过来,指着水桶里一条短短的刻线说:“你说这是什么?”
信徒说:“一道划痕。”
法师说:“是法界,是贪心与否的界线。打的水超过这条刻线,就一定会洒出来,也让打水的人不堪重负。你贪恋功德,希望通过帮助别人来积累功德福报,结果自招烦恼。其实贪恋功德也是执着,破除执着,量力而行,才能轻松自在。”
信徒豁然开朗,不断点头,开心地下山去了。
李彤听了这个故事后点头说:“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希望通过帮助同事来融入新环境,让同事们喜欢我。而且,我听到同事跟我说谢谢、你真厉害的时候,很有满足感,觉得获得了尊重。可后来他们连谢谢都不说了,我就觉得很不平衡,凭什么要我做这么多事?我因为贪恋满足感而没了底线,所以有了这么多麻烦。可我该怎么拒绝别人?”
“怎么拒绝”,这的确需要一些方法。在认识这些方法之前,先要从心理上纠正一个错误,即“拒绝是漠不关心、是自私、是伤害”。拒绝其实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面对一些陌生的人、物体、动物、环境等,第一反应是拒绝接触,立即寻求家长的怀抱,寻求安全感。因此,不能将拒绝和漠不关心、自私等负面价值画等号。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自信心越弱的人,拒绝能力也越弱。小孩虽然在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有拒绝心理,但只要陌生环境不断施压,就会让小孩变得顺从。比如小孩拒绝上幼儿园,家长的强势只能让小孩选择接受,这是因为小孩能力弱,尚未建立自信,尽管有拒绝心理,却没有拒绝能力。表现在成年人身上,害怕拒绝,其实是害怕拒绝别人后遭到排挤、忽视、厌恶、批评,从而变成了取悦心态,认为只要顺从就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称赞。
反过来考虑,一个有修养、有学识、有经验的成年人,懂得别人有拒绝的权利,也分得清是拒绝他提出的要求而不是排斥他本人。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成年人时,不需要因为拒绝而感到紧张。现在我们需要一些拒绝的方法,来间接告诉别人我们做事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