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页)
“四弟,连你都怀疑德妃娘娘。如果有一天,众人皆是如此想法,也不足为奇了。”
胤礽站起身,走到一对青花螭龙纹烛台前,目光集中于花火亮晃的烛心。忽地,胤礽吹灭一只蜡烛,一缕白烟袅袅而起,淡淡的蜜蜡味。
“四弟,如果我没记错,你好像对我提过一种名为*醉魄的药···”
幽幽说着,胤礽转过身,正视胤禛,“七妹先天不足,德妃娘娘对七妹呵护备至,我不相信她会利用七妹。仔细想想你何以怀疑十一弟是中毒的前因后果,暗中小心调查,需要什么就来找我。记住,一定要稳住,否则打草惊蛇,七妹就会成为替罪羊。”
胤禛心惊肉跳,但见胤礽目光如炬,又忙不迭点头,“太子哥哥,我听你的,我不会冲动行事。”
☆、第83章 鹿尾事件
仲冬时节,叶落草枯,但草原天气犹暖。皇帝定下日子欲率军渡黄河,众臣忧虑,只因河水不结冰,如何过河?黄河边上停驻数日,奇迹发生了,独是附近的一段河流冻结,冰坚盈尺。
皇帝遂令军士分三路过河,同时往冰上铺垫土层,随行辎重渡河时如履平地,全军上下安然无恙。陪驾的当地蒙古亲贵见此情景,大呼前所未见亦所未闻,纷纷感叹不愧是天子皇统,得上天庇护也!
这般神奇的经历,依着皇帝的习惯,又该提笔展开絮叨模式给太后、太子讲述一番了。
御帐内的案桌前,胤祉往松花石龙马砚上滴入少许清水,拿起墨锭,开始在砚上垂直打圈儿。想要把墨磨得浓淡适中,可是有讲究,力道要匀,且还要持久,还得细致。
换做胤禔,他就没这个耐性。不过,这个难不倒胤祉。写得一手好字的他本就对书画爱不释手,为方便自己尽情挥毫,还专门练就左手磨墨,让右手节省气力专注写字作画。
另则,胤祉的福晋刚给他生了个胖小子,皇帝赐名弘晴。心情愉悦,胤祉磨起墨来自然也特别带劲儿。
皇帝身上穿着太后送来的裘袄,身心暖融融,写给太后的信也是尽情表达对母后的感念。轮至给胤礽写信,皇帝提起笔好一会儿,就是落不下去,眉头也是越拧越紧。
皇帝每次出巡,总喜欢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所见所闻写入信中,与大家分享。以往胤礽收到信后,都会回复,先对父皇的见多识广称颂、感叹,再把自己的学业成绩、理政情况汇报一番,父子俩你来我往好似说不完的话。
可自打上次皇帝去信,不同意胤礽带弟弟们过来,胤礽的态度在皇帝看来变得急转直下,冷淡许多。因为此后送过来的基本就是政务奏折,胤礽顶多添上一句,“宫中一切安好,父皇勿念,父皇保重。”
换做是别的儿子,皇帝或许不会这么较汁儿。但是胤礽,就不行。尤其是在皇帝正考虑放手的时刻,更不行,经不住丁点儿风吹草动,受不得任何霜飞天寒。
这些年胤礽的成长给皇帝带来了压力,可胤礽对索额图的态度让皇帝看到了希望。他能看出,胤礽对索额图的关系,不再是依赖,而是驾驭。这一点,让皇帝紧张,但更让皇帝放心。
胤礽一直是皇帝认定的接班人,皇帝唯一的担心就是胤礽能否具备光大基业的能力。此番监国,胤礽在周遭都不是索额图亲信的情况下仍旧夷然自若地打理朝政,这就说明,他自身已然具备君王的气度,索额图的存在不会成为他们父子的障碍。
故而,索额图之后在毓庆宫颐指气使,明珠私下叫苦,佟国维到皇帝跟前诉苦,皇帝都充耳不闻。因为胤礽对明珠、佟国维等人并没有刻意打压,与皇帝理政时并无相差。
皇帝对惠妃说的那番话,并非试探,而是真诚以待。毕竟惠妃掌管后宫,胤禔又是皇长子,皇帝始终希望胤禔如福全支持自己一样襄助胤礽。
如今,胤礽还有了子嗣,且还是嫡子,这样的结果已经美好到无可挑剔,皇帝想“歇一歇”,绝非冲动。
唯独让皇帝放不下的,就是噶尔丹父子。既是他御驾亲征,他就一定要亲自为征讨划上终结,一定要把开疆扩土的辉煌留在自己的记录上。
如此,把一个拥有前所未有广袤疆域的大清交到胤礽手中,他也算功德圆满了。
嘴上不说,皇帝心里已是反复地演练:保成啊,朕把政事托付给你,朕就选一处山清水秀之地颐养去。从此,只要听到你为君圣贤的美名,朕也就朝夕而悠游矣!
这般特殊的心境下,皇帝对胤礽一举一动的在意与挑剔可想而知。
正磨着墨的胤祉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