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09节(第1/4 页)
</dt>
&esp;&esp;“父王!”
&esp;&esp;朱高煦心塞。
&esp;&esp;自己提出的策略并不差,何况这里有五万多人,两年打好基础,分出去一万人筑造新城岂不是更好?
&esp;&esp;偏心啊!
&esp;&esp;大哥一个腿脚不好的人,他懂得什么是奔跑!太过老实,太过保守,若燕国交在他手里,估计二十年后未必有五座城。
&esp;&esp;龟龟缩缩一辈子,这不是我朱高煦想要的结果!
&esp;&esp;看着不甘心的朱高煦,朱棣知道此时还需要倚重这个儿子,他精力旺盛,是白天能忙活,晚上还能忙活的那一种人,现在正是燕国“开疆拓土”、“铸造基石”的关键时刻,不能让他寒了心,泄了气。
&esp;&esp;朱棣抬手,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esp;&esp;朱高煦眼神一亮。
&esp;&esp;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esp;&esp;哦,明白了。
&esp;&esp;父亲这是告诉自己,大哥身体不好,让自己好好表现,未来好继承燕国!
&esp;&esp;好,好啊!
&esp;&esp;自己一定会好好表现!
&esp;&esp;想想也是,大哥那个死胖子、死瘸子,怎么都不可能当未来的燕王,当父亲老去之后,能接过燕王之位的,只有英俊潇洒、能拼能干、立下赫赫开荒之功的自己!
&esp;&esp;有父亲这句话,那就要豁出命去搏一搏。
&esp;&esp;“可是父王,那五年规划……”
&esp;&esp;朱高煦追问。
&esp;&esp;朱棣又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一切皆有可能。”
&esp;&esp;朱高煦又听明白了,这就是说,虽然现在大哥的五年规划确定了,通过了,但那也是暂时的,一切皆有可能,后面发生点变故改变规划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esp;&esp;朱高煦肃然道:“父王请放心,孩儿定全力以赴,为燕国呕心沥血,九死不悔!”
&esp;&esp;朱棣含笑点头。
&esp;&esp;儿子是好儿子,这气势,这决心,很不错。
&esp;&esp;那什么,明日记得去打一些鱼上来,最近你母亲想要换换口味了……
&esp;&esp;朱棣看着离开的朱高煦、朱高燧,对丘福道:“你留在这里协助他,明白本王的意思吧?”
&esp;&esp;丘福露出了发黄的牙齿:“跟着王爷这么久了,岂能不明白,卑职领命!”
&esp;&esp; 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对峙
&esp;&esp;天尚未亮堂,唐赛儿已起来开始忙碌。
&esp;&esp;需要做的事很多。
&esp;&esp;为了协调有限的资源,让整个燕国建设更为高效,在朱瞻基的建议下,朱棣引入了国子监的协调流程,设了统筹府。
&esp;&esp;统筹府府事为朱高炽,谋士金忠、胡士弘辅佐,朱瞻基、唐赛儿自然也加入其中。
&esp;&esp;因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物资匮乏,只能加强管制,哪怕是仓库里的一袋粮食调拨,一车煤炭的放行,都需要经统筹府批示方可。
&esp;&esp;这种管理看似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效率,实际上却避免了更多问题的出现,让整个建设更趋向于有理有序。
&esp;&esp;就以耕作铁器的分配来说,若没有统筹府严格管控,早就被人说关系、走后门拿走一空,那些还在等待的百姓不知道要轮到什么时候才能等到耕作铁器。
&esp;&esp;唐赛儿与朱瞻基坐在一个桌子旁,肩并肩坐着,唐赛儿负责文书类型的分类,分出轻重缓急,然后交给朱瞻轻、缓的文书,将重、急的文书直接送朱高炽处理。
&esp;&esp;朱瞻基看着一份文书,发现有些墨都晕开了,文书里有些黑乎乎的,不由得皱了皱眉:“我们造的纸还是差了不少啊。”
&esp;&esp;唐赛儿莞尔:“能造出来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