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他的继承人。
舜帝做了王之后,他的后母因为年迈,眼睛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也变瞎了。据说舜帝抱着后母的头,用他自己的舌头为她舔眼睛,最后他的后母眼睛复明了。
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有关舜孝敬父母的故事不无现实意义。舜对家人对自己的虐待与祸心一点都不怨恨,体现的是一种宽恕的精神,一种隐忍的精神,于是就有“忍人之所不能忍”,最终“成人之所不能成”的人生智慧。这对于一个要掌管天下的帝王来说,是一个很必要的条件。既然尧要禅让给一个能把天下管理好的人,舜的行为当然说明了他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而作为一国之君,舜的孝行更能够感染百姓,为社会渲染一种良好的风气。事实也证明舜帝治理的国家百兽率舞、四海乘风,一片莺歌燕舞的气象。舜成为了历史上被人颂扬的最有名的有德之君之一。
周文王寝门三朝
周文王姬昌,对父母非常孝敬。在他还是世子时,对自己的父亲服侍得非常周到尽心,每天都要去给父亲请三次安。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穿衣梳洗,整装完毕之后,就早早地来到父亲卧室门前恭候。他首先要询问服侍父亲的小臣:“我父亲今天是否安好?心情怎么样?”服侍的小臣如果回答“很好”,那么文王就会非常高兴。到了中午还要同样去请安,晚上也是如此,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如果听到父亲的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心情不好,就会非常担忧,难过得路都走不好,无时无刻不为父亲的健康和快乐忧心。什么时候看见父亲能吃饭了、心情好了,行动才能恢复正常。在父亲吃饭的时候,上菜之时必然先要看饭菜的冷热是否符合季节天气;父亲吃完饭之后,必然要问侍从父亲吃饭的情况,一切都问完办好之后,在确定父亲没有任何不适和不快的情况下,自己才会离开。
作为一国之君,文王这片至诚的孝心和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自然成为百姓效仿的楷模,他的治理也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认可,自己更成为受万世瞻仰的圣君。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经言札记】
教化如同春风沐浴那样,能够让周围的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好,如果刚刚好这个人是翘首,那么景从、效法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一个好的将领肯定能够带出更多好的将士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孝的意义—开宗明义章第一(10)
【故事演绎】
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的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 80年)即帝位。文帝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夜不闭眼、衣不解带地精心照料。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义,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口增加,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后世史学家誉为“文景之治”。
在二十四孝中帝王有二,其一为舜,其二就为汉文帝刘恒了。汉文帝是一个孝子的典范。古人说得很清楚,“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的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儿女吃饱穿暖,所以作为儿女的也要照顾父母的温饱;儿女在父母怀抱中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儿女要守孝三年。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范围上是无限的,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面对这广大而无限的“慈”,子女照顾父母,是理所应当的。
对待自己的母亲,汉文帝做到了“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一个皇帝能够在母亲生病时“亲尝汤药”,这种至孝的行为自然能够成为万民表率,在无形中起到以身作则的教化作这就应了孔老夫子所说的“一人有庆,兆民赖之”那句话。
朱元璋以孝规定新礼制
提到朱元璋,都知道他是一个杀害功臣最多的皇帝,他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最狠毒的皇帝之一,虽然史学界普遍认为政治上的屠杀有其特殊性。后世总是贬斥他如何杀害大臣,并且对他的乞丐出身问题颇有微词。
不过要是都这样看待朱元璋,无疑是不全面的。朱元璋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动辄斩杀、廷杖大臣,但同时他又是一个颇有孝心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自称为孝子皇帝的第一人。
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就下诏书,规定皇帝只能够称为孝子,至于皇太子要称为孝元孙皇帝或孝曾孙嗣皇帝。朱元璋每年都要参加主持太庙的祭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