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草原逢牧民,天山遇金雕(第1/3 页)
金丝河往西便是沙漠腹地,黄沙万里,阴晴不定,好在有沙海帮引路,一切也还算顺利。雅筠新怀春事,行事着装收敛不少,一路上与雷少爷眉目传情,刘怀安将一切看在眼里,不时冲许经年使个眼色,两人便会心一笑。
几日后,众人行至漠西,天山在北,商队还需继续西行,许经年便在此处与雷路分道扬镳,二人结拜后一路同行,互诉往事,惺惺相惜,如今要分开,竟有些不舍,约定八月叫上大哥龙三在山西相聚。
雅筠为许经年四人准备了大量淡水和干粮,又叮嘱刘怀安回程时一定要去金丝河住几日,两队人马一番依依惜别之后便各奔南北。
天山位于东察合台汗国境内,东西长约五千里,南北宽约七百里,山势高耸,宏伟壮观,各处山峰常年被积雪和冰川覆盖。
许经年四人自漠西一路长途跋涉,几日便赶到天山脚下。此时正值暮春三月,中原已是一片草长莺飞,天山脚下却才新叶初露,翠绿乍见。
喀拉峻草原地处天山脚下伊犁河畔,湖水纯净,森林茂盛,雪山连绵,牛羊成群,属高中山山甸草场,主山两侧梳状沟谷密布,山峦起伏跌宕。山顶是浑然一体、向南倾斜的高台地貌,犹如一座悬空草原,芳草萋萋,无垠无际,恰似一块碧色地毯,一直铺到冰雪皑皑的天山脚下。
刘怀安第一次见到辽阔草原,兴奋地策马狂奔,丁修杰打进入喀拉峻草原嘴巴便没停过,直言“此行值了!此行值了”,就连一向处变不惊的谷才也不得不感慨天地壮阔。
哈萨克族是喀拉峻草原的原住民,自远古时期便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高原上自开一片天地,过起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普通牧民多住在一种叫做“阔斯”的帐篷中,条件好一些的则住在“毡房”内。毡房是在阔斯的基础上改进的,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
此处山高水远,外族罕至,中原人更是极少见到,许经年四人一进草原便成为牧民们关注的焦点,刘怀安外向大胆,惯与陌生人打交道,骑着马在一座座阔斯间绕来绕去,竟真让她寻到一名会讲汉话的哈萨克族妇女。
女人名叫古丽娜孜,二十多岁,年幼时曾随父亲在兰县定居,因此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话,十八岁回到草原,嫁给一名叫做阿布扎尔的干练汉子,夫妻俩手脚勤快肯吃苦,很快便置办下一大片家业。
刘怀安在京城时深得王大娘教诲,明白女人间拉近距离的最佳方式便是骂男人,一番家长里短的交心后,姑娘娜孜被哄得服服帖帖,听说四人还没有落脚处,便死活拉怀安去自家住下。
阿布扎尔年轻力壮又踏实肯干,夫妻俩算是草原上相对富裕的牧民,不仅坐拥数百头牛羊,住得也是豪华毡房。
周围牧民听说有中原汉族进入草原,纷纷跑来凑热闹,一时间将娜孜家的毡房挤得满满当当。刘怀安趁机问起天山雪莲之事,几个上了年纪的哈萨克族妇女听娜孜翻译后便叽叽喳喳说了几句,娜孜见刘怀安一头雾水,干脆充当起翻译。
原来普通雪莲花生长在天山半腰,从发芽到开花只需要五年,寻来却也不难。而千年雪莲长于极寒之地,百年生芽,千年开花,极难成活,天山山脉东西绵延极长,要在几千里的山脉中寻找一株雪莲无异于大海捞针。
娜孜见刘怀安愁眉不展,便安慰道:“怀安姑娘莫愁,阿布扎尔的外公年轻时常入山采雪莲卖给中原药材商,说不定知道千年雪莲的消息,明日我们去他老人家那里问问!”
第二日上午,娜孜夫妇便带着许经年四人出发,草原辽阔,地广人稀,阿布扎尔带着几人纵马在天地间飞驰,不到晌午便到达外公家。
阿布扎尔的外公名叫奥拉兹库尔,是个和善的瘦削老头,拄着一双黑木拐杖,周围人都亲切称他为“奥拉爷爷”。奥拉爷爷年轻时常与中原客商做药材生意,因此习得汉话。
哈萨克族平辈之间见面礼节简朴真诚,只需互相问好即可,但若遇到长辈或久未相见的亲人则比较繁琐,要先以手贴胸欠身问好,再进行一长串的问候,从家人到牲畜,从亲人到朋友,无不问遍。
奥拉老头儿久不见外孙,站在帐篷外将阿布扎尔全家问候个遍。刘怀安摸着咕咕直叫的肚子委屈巴巴地看着祖孙俩寒暄,娜孜见状便笑着打断二人招呼众人进入帐篷。
哈萨克族十分注重待客礼节,奥拉见有中原客人,便从后院牵了肥羊入房,请许经年等人诵念祝词后又宰了放入铁锅煮炖。
入餐前用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