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页)
书记伍说:“这样好不好?今天周末,你们是一定要回城的,我也在城里办事。我请你们在城里吃晚饭,吃餐丰富点的,别总吃那些鸡呀鱼的家常便饭。”
李向东说:“不用了,这白吃白住的已经很好了。再说出来了这么几天,小刘回到城里,那还有心思陪我们这些人!年青们嘛,这种时候,吃龙肉也吃不出味。”
他知道,小刘每天都给新婚妻子通好几次电话,也曾歉疚地向小刘保证下星期开始不忙了,隔一天就回城一次。
书记伍问:“怎么谈呢?是不是能提示一下,更有针对性些。”
昨晚,李向东和小刘已梳理了其他人的谈话内容,根据那么些内容整理了一个与书记伍和镇长明的谈话大纲,于是,便由小刘按大纲提问。
他问:“你谈谈对镇长明这个人的看法。”
书记伍说:“那我就直话直说了。”
他说,如果不客气地说,镇长明是我带出来的。我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我和许多青年干部共过事,但我觉得,那些青年人要么太听话,要么不听话,总给人不够踏实的感觉。像镇长明这样的既听话,又不听话的年青干部不多。比如说,他可以按你的指示去办事,但是,在办事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个人的想法,所以,办起事来总能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比你原来想像的结果更让你满意。
他说,在与我共事的许许多多人中,他是一个我最愿意提拔的年青干部,也是提拔得职务最高的青年干部。当然,这与他自身的起点高有关系,也和我当了镇委书记有一定的决定权有关系。当时,有很多人说他是“擦鞋仔”,说他从市委机关下来,别的不精通,擦鞋讨好领导很有一套,就是现在,很多人还提起这事,但是,我不这么认为。那个领导不喜欢讨自己欢心的下属?
他说,即使,现在有许多人看不惯他的行为,替我抱不平,骂他是反骨仔,吃完面反碗底。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他并不是完全错,他搞工业园区,搞招商引资,并不是他自作主张,异想天开,他是在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现在,市里召开重大会议,那一次提招商引资,不提大搞工业园区?每年审核镇委书记、镇长的重要指标就是招了多少商,引了多少资。
他说,他当了镇长后,跟我接触越来越少,他的很多想法,我不知道。他的很多作法,事先没跟我沟通。党政一把手时不时发生那种想法不一致,作法不一样的言论。这些我还可以容忍,最不能容忍他的是,他竟跟我对着干,竟拿他的工业园区和我的三大基地较劲,从人力的投放上较劲,从资金的投放上较劲。我不知道你们的看法怎么样,但我认为,三大基地已经是一个成型了的项目,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民的收益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就要倾心全力保留它,发展它。至于搞工业园区,搞招商引资,应该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
李向东问:“这些话,这些想法,你和镇长明沟通过吗?”
这不是谈话大纲里的内容,是李向东根据书记伍的谈话,暂时想出来提问。
书记伍老老实实说:“没有。这一点,我疏乎了。我以为,他是我提上来的,就是不理解我,也会让着我,所以疏乎了沟通,等大家闹矛盾了,面子上就抹不开了。那次在党委会上,一焦急,就也骂了他‘反骨仔’。为这事,我自己也内疚了好多天。”
李向东问:“除了面对面沟通,你就没想过通过其他方法?”
书记伍说:“我曾跟副书记说过一些想法,也希望他能帮我向镇长明解释解释。他也去解释过,但效果不大。”
李向东说:“副书记这个角色很重要。他就是你和镇长明之间的桥梁。你们关系还不错的话,这桥梁还没什么,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这桥梁的作用就大了。”
书记伍说:“副书记是个好干部,年龄比我大几岁,又是本地人,在古兜镇的干部群众中很有威信,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很多群众工作,如果我们去处理,要化费大力气,但是,他一出面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比如,工业园区的征地问题,如果,不是他出面,镇长明很难拿得下来。”
小刘问:“你一直没反对搞工业园区?”
书记伍说:“我为什么反对搞工业园区?搞这个项目,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党委会定的。”
小刘问:“你认为,镇长明在搞工业园区这个项目中,有那些事做对了,有那些地方还存在不足?”
书记伍说:“从大的来说,我就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