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于卫青夺回鄂尔多斯的第二年。匈奴因军臣单于之死而起了内讧。军臣立的太子是於单,但他的弟弟伊稚斜击败於单,继承了单于之位。而於单则向汉投降。起内讧的事情说明,在此前匈奴就在不断衰落。
4
这里简单提一下张骞的西域之行。他的艰苦西行,使汉了解到西域的情况。西行的最初动机还是匈奴问题。
武帝即位的时候,有个叫月氏的部族被曾为手下败将的匈奴打败,月氏王的头盖骨被匈奴拿去用作饮酒器,于是双方结下了深仇。有消息显示,月氏有意复仇,正在寻找共同打击匈奴的同盟。月氏原本在敦煌,但因被匈奴追击而逃往北方。
于是武帝就考虑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开始招募派往月氏的使者。张骞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出发的时候,武帝给了他一百多人的仆从随行,其中有个出身匈奴的人叫甘夫。然而,张骞一行在河西被匈奴捕获,时间是建元初年,那时匈奴正处于军臣单于的时代。就这样,张骞被扣留在匈奴十年有余,娶了匈奴女子为妻,还生了孩子。他被认为是个纯粹的匈奴人了,于是对他的监视也不再那么严密,张骞终于等到了恰当的时机,逃离匈奴。
月氏已经不在北方了,被乌孙赶到了西南。张骞在滞留匈奴期间就得到了这个消息。逃脱后的张骞沿着未知的行走路线,向西不停赶路,数十日后终于到达了相当于现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市的大宛。月氏在相当于现在撒马尔罕的地方。张骞由大宛经康居(约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境),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月氏国。 txt小说上传分享
荣光时代(5)
虽然找到了月氏,但张骞的目的却没有达到。原因是月氏移居的中亚是肥沃之地,附近的国家都很弱,叫做夏的国也对月氏称臣。被匈奴所杀的月氏王的未亡人可能就是月氏族的领导。但不管张骞怎么劝说,月氏就是没有和远方的汉结盟向匈奴作战的打算。也许是已经不想重复那样惨烈的战争了;或者也可能是佛教在此时已传入这个地区,和平的思想开始传播。
张骞在归途中被臣服匈奴的婼羌族抓住,又被扣留了。不过匈奴因军臣单于之死而陷入内讧,他好不容易乘隙逃脱,时隔十三年后回到了长安。尽管和月氏的军事同盟没有成功,但张骞带回来的情报在以后的对匈奴政策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他因此功劳被授予博望侯的爵位。《史记》中说,在那之后,向外国派遣的使节都被称为博望侯。张骞是个值得称赞的人,他因品格高尚而得到了异族人的信赖,于是异族人也都信赖汉朝使节。
张骞在大夏(从阿富汗到中亚之间的商业国家)看到了四川邛出产的竹杖和蜀布,这是经由身毒(印度)而来的。于是我们知道,从中国西南经由印度存在贸易路线。汉为了平定南越,对夜郎国加以怀柔,但很快就对这个地方失去了兴趣,中止了工作。夜郎是个西南小国,国主曾询问汉朝使节:“汉和我们夜郎哪个更大?”这个故事很快就流传开来,“夜郎自大”的成语便由来于此。根据张骞的报告,汉再度着手西南夷工作。这意味着不只是为了平定南越,还要开拓新的贸易路线,以避开匈奴的势力范围。
张骞亲自作为使节前往乌孙国,商谈和亲的事情。乌孙在现在中国新疆的伊犁地区,汉考虑如果让他们再向东移居,与汉和亲,就能牵制匈奴。百闻不如一见,和张骞同行访问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后报告了汉的强盛,于是和亲就被定了下来。汉和乌孙交换了公主。送往乌孙当乌孙王妃的,是因罪被处死的江都王刘建(武帝的侄子)的女儿,名叫细君。汉还向乌孙派去了几百名官员、仆役、宦官等随行。乌孙王因已年老,就让细君做了自己的孙媳妇。细君生下了一个女儿。她思乡不已,郁郁寡欢,唱的歌也让人心感悲凉。歌的结尾是
——欲作黄鹄兮还故乡。
细君死后,汉又把吴楚七国之乱中自杀的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送去乌孙。解忧产下三男二女,其中有做了后来的莎车(叶尔羌)王的,也有做了龟兹(库车)王妻子的。可以说他们是联结起西域和汉的桥梁,为汉文化的向西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元狩四年(前119),也就是张骞十三年西域之行归来七年后,卫青第七次、霍去病第六次远征匈奴。匈奴伤亡###万人,撤向遥远的漠北。此时张骞已经死去,但功臣名单里不能没有他。此后约二十年时间里,汉和匈奴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
汉也把集中到北方的力量转向了南方和东方。南越形式上臣服于汉,但实际上是个独立国家。汉曾多次命南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