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有一天,周文王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时,在渭水边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很高兴,把姜尚请到自己的宫殿,尊为太公。
姜尚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并注意团结周围的一些小国,征伐西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军事力量都大大超过了商朝。正是因为姜太公的扶助,新兴的周才逐渐强盛起来。史称“文王得贤”。
如今,在陕西宝鸡县南,游人可看到一块巨大岩石,石上有似双膝跪坐痕迹。石下激流直泻,浪花四溅,谓之“云雾潭”。这就是相传当年姜太公钓鱼的地方,名曰“钓鱼台”。
………【第五节 周武王伐商纣】………
文王没有完成伐商大业,就病重而亡,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即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得到吕尚和周公旦的帮助,国家兴盛。这时候,纣的暴政越来越厉害了。商朝的贵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非常担心,苦苦地劝说他别这样胡闹下去。纣不但不听,反而发起火来,把比干杀了,还惨无人道地叫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来,说要看看比干长的是什么心眼儿。箕子装作发疯,虽然免了一死,也被罚作奴隶,囚禁起来。微子看见商朝已经没有希望,就离开别都朝歌出走了。
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地方,举行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来到盟津会师。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带领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认为时机未到,检阅结束后又回到丰京。
回丰京后,周武王整顿内政,扩充兵力,联合西方和南方的部落,准备讨伐商纣。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的一年,武王听到探子的报告,知道纣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就发兵五万,进攻商纣王。
双方在牧野(今河南省境内)大战。虽然兵力悬殊,但由于商朝的军队中大部分是奴隶,他们平时恨透了纣王,不但不抵抗,还纷纷倒戈起义,引导周军攻人商朝首都。走投无路的商纣王*而死。商朝终于灭亡。
周武王得到了各个部落和各个小国家的拥护,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在今天陕西西安西南),历史上称为西周。
………【第六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西周建都丰镐,周朝的统治者为了*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
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周都镐京的国人对此强烈不满,再加上不满厉王的*措施,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采取安抚措施,后果会很严重的。”
厉王撇撇嘴说:“这点小事情,我自有办法对付。”于是,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我会严惩这些刁民。”卫巫于是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那批人还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便诬告。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
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渐渐少了下来,十分满意。洋洋得意地对召公虎说:“你看,这回儿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
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硬堵住国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厉王不以为意,暴政反而越来越厉害,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朝政由周公、召公共管,史称“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确切的不间断纪年的开始。
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姬静即位,就是周宣王。但是经过一场国人暴动,周朝统治者已经外强中干,再也无法兴盛了。
………【第七节 骊山烽火戏诸侯】………
周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