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劫难至(第1/1 页)
何正光死于矿难的消息传到孙益芳耳朵里,孙益芳当即就厥过去了。 几个乡里乡亲的又是掐人中、又是洒冷水、又是喂藿香正气水,好一阵忙活才把人救回来了。 孙益芳悲伤到情不能自抑,走三步栽两个跟头,哭得那是一个昏天黑地,两天下来,眼睛瞎了一半。 何健亲自去矿上接回小儿子的尸体,全程黑着脸,一言未发,人前未落一泪。 邹明兰看在乡里乡亲的情义上,拿了二百块钱,带上何敏,去何家看望,希望何家老两口节哀顺便。 孙益芳一看见邹明兰,就像有人踩她尾巴了似的,突然发作,抄起扫帚打人,还破口大骂,埋怨邹明兰害死了她的宝贝二儿子。 说这话的源头是因为何正光的工作是借了刘波的人情找的。 刘家给了何正光工作机会,现在何正光死了,所以不讲理的老太婆将仇怨记在了刘家人的头上,对邹明兰又打又骂! 矿难这种事情可能是天灾、可能是人祸,万万赖不着给了高薪工作机会的恩人。 何健心里什么都明白,转手把发疯的孙益芳关屋里了。 他代他家老婆子向邹明兰道歉,接受了邹明兰来慰问的好意、感谢刘家给的工作机会,只是孩子福薄,怨不着别人。 邹明兰心善,不和刚死了儿子的女人计较,拿出二百块钱给何健,何健没要。 临走前,何健难得开口与何敏说了两句,叮嘱她在刘家要听话、要懂事、要谨守本分云云。 何敏没有开口,只是点了点头。 这些话,她已经做到了,并不需要谁来好心叮嘱。 对于何正光的死,何敏致以深深的同情,并没有难过的情绪,也没有其他违背人常的情绪。 因为这事,县委书记刘波有连带责任,遭到了上一级的批评,责令其加强矿井安全监管,协助安抚亡者家属,确保抚恤到位等。 一个月后,何健夫妇收到了三万块钱的抚恤金,孙益芳丧子之痛突然就轻了不少。 两个月后,何健家的老瓦房拆了,盖起了两层楼房。 时间汤汤流过,转眼刘晓艾和刘晓锦活着扛到了高三下半学期,并即将迎来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高考。 刘晓艾的父母希望她出国留学,这样就不用那么费劲巴拉地走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了。 他们认为,国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会比国内好些,学习氛围会轻松些,学成归来就业机会也会多一点。 刘晓艾不认可她父母的一些想法,心理上排斥父母的安排。 她这些年一直有在好好学习,她想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国内的大学,走一条她自己的路。 其实他们三个小伙伴很早很早就约定过,未来一起读大学,那就是都奔三江大学去,如果被调剂了,那就没办法了! 此外,她确实不想一个人出国去,也不想离开有爷爷奶奶的地方。 刘晓锦倒是想出国留学,但是家里经济压力有点大。 他想学习都郝,争取大学里的出国学习名额,那样家里的经济压力会小一点。 五月里迎来刘晓锦的生日,过完这个生日他就满十八周岁了。 十八岁,是少年的终点,是成年的起点。 意味着他开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他不能再无条件的要求父母为自己付出,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回馈父母和社会…… 因为过生日的时候人还在学校里,不方便回家,爸爸妈妈正农忙,也不方便来看他,大家就在都郝家聚了聚。 刘晓艾第一次羡慕刘晓锦,因为她也想赶快成年。 满十八岁了,成年了,她就可以理直气壮逃离父母的控制,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也可以去谈甜甜的恋爱……不行,恋爱得高考结束,不然何敏得砍她了! 期待! 五月下旬淮河迎来汛期,今年的汛期来的比往年早些,雨一下就不停,稀稀拉拉下了半个月。 焦湖水满,大坝打了又打,天天不是东边塌了就是西边陷了,沿湖的老少爷们只要能扛得动铁锹的,都上阵了。 八十年代兴起打工潮,九十年代乡下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如今各村各庄都凑不齐二三十个二三十岁的劳动力。 没有男人,女人上,没有年轻人,老年人上。 反正焦湖的大坝不能塌,塌了大家就没有家了,也没有粮食了。 乡下小孩在县里、在市里上学的,家长让他们能不回来就不要回来。 一则风急雨急的汛期路上车难走,公交车难坐,二则回来之后也不能安心学习,还帮不上什么忙! 于是刘晓艾、刘晓锦、何敏三人就一直住在学校里,住在学校里,也牵挂着家里。 刘晓艾叔叔刘海所在的武警部队已经在路上了,即将来支援焦湖,抗洪救灾。 刘晓艾也和她爸爸刘波通过电话了,她爸爸承诺她,一定会守住焦湖,焦湖沿岸,一个人都不能少,一亩地都不能被淹。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