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1/4 页)
可他们最终听到的却是几份出人意料的人事调令,然后就看到了得意洋洋的司礼监刘大人。
强打精神回到家中的刘健再也支撑不住了,他立刻向朱厚照提出了辞职申请,与他一同提出辞呈的还有李东阳和谢迁。
很快,刘健和谢迁的辞职要求得到了批准,而李东阳却被挽留了下来。
那天晚上,焦芳将会议时的一切都告诉了刘瑾,包括刘健、谢迁的决断和李东阳的犹豫不决。
刘瑾根据这一点作出了判断,在他看来,犹豫的李东阳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就这样,弘治年间的三人内阁终于走到了终点,“断”和“侃”离开了,“谋”留了下来。
离别的日子到了,李东阳在京城郊外为他的两个老搭档设宴送行,在这最后的宴会上,李东阳悲从心起,不禁痛哭起来。
可是另两个人却没有他这样的感触。
刘健终于忍不住了,他站了起来,严肃地对李东阳说:
“你为什么哭!不要哭!如果当时你态度坚决,今天就可以和我们一起走了!”
李东阳无言以对。
谢迁也站起身,用鄙夷的目光注视着李东阳,便和刘健一同离席而去,不再看他一眼。
沉默的李东阳看着两人的背影,举起了杯中的残酒,洒之于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明朝的那些事儿(124)
一号人物登场
李东阳决不是刘瑾的同情者,他之所以会犹豫,恰恰是因为他注意到了被其他大臣忽视的因素——朱厚照的性格。
焦芳的背叛只不过是个偶然因素,刘瑾之所以能够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朱厚照,这位玩主是不会杀掉自己的玩伴的,而八虎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李东阳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他思维缜密,看得比刘健和谢迁更远,也更多,他很清楚要解决刘瑾,并没有那么容易。
刘瑾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远比想象中要可怕得多,要打倒这个强大的敌人,必须等待更好的时机。
是的,现在还不是时候。
但是其他官员们似乎不这么想,他们为刘健、谢迁的离去痛惜不已,纷纷上书挽留,第一批上书的官员包括监察院御史薄彦征、南京给事中戴铣等二十多人,刘瑾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十分果断——廷杖。
二十多人全部廷杖,上书一个打一个,一个都不能少!
最惨的是南京给事中戴铣,他居然被活活打死了,而为了救戴铣,又有很多人第二批上书,刘瑾对这些人一视同仁,全部处以了廷杖。
在这一批被拉出去打屁股的人中,有一个叫王守仁的小官,与同期被打的人相比,他一点也不起眼。但此次廷杖对他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位三十四岁的小京官的即将踏上历史舞台的中央,传奇的经历就此开始。
兵部武选司主事,六品芝麻官王守仁,他的光芒将冠绝当代,映照千古。
传奇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胜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余姚,大凡成大事者往往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要上山砍柴,下海捞鱼,家里还有几个生病的亲属,每日以泪洗面。这差不多也是惯例了。可惜王守仁先生的情况恰好完全相反。
王守仁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钱,而且他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祖先——王羲之。是否属实不知道,但以他家的条件,就算是也不奇怪。
王家的先辈们大都曾经做过官,据说先祖王纲曾经给刘伯温当过跟班的,最高混到了四品官,后世子孙虽然差点,但也还凑合。而到了王守仁父亲王华这里,事情发生了变化。
成化十七年(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