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1/3 页)
初平三年十一月初三,大雪,青州簌簌地下起了雪花。
瑞雪兆丰年,青州百姓无不兴高采烈。
有人说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没有科学依据,但实际上,还真有科学依据。
如果雪非常大,把麦田全都覆盖住,雪会为土壤保温,不至于让土壤变成冻土,把小麦的根部冻死。
而且雪水中有很多矿物质,雪化了之后,能够为麦田提供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冬小麦的生长来说,帮助极大。
所以每当下起雪的时候,就是百姓们既高兴,又痛苦的时候,高兴的是雪对小麦作用很大,来年可能会大丰收,痛苦的是下雪就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
不过今年的青州就好了很多,青州商团只以高于成本一点点的价格给家家户户出售了棉被,售卖棉衣。
棉被和棉衣的价格极为昂贵,一条棉被达五千钱,一件棉衣达三千钱。
这是对外的售价。
对内的售价相对便宜一些,毕竟如今的青州靠着产盐十分富庶,官府也有冬季补贴,总归是让家家户户消费得起,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条棉被。
棉被和棉衣的生产,足够让青州今年冬天少冻死很多很多人,特别是体质较差的老幼。
这已经是青州官府所能够做得极限了。
没办法。
虽然青州的棉衣产量稳步提高,苏双和张世平在洛阳开设了棉花加工厂与纺织厂,大量招募工人开展纺织业。
但这些棉花的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种植成本,以及加工成本,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件棉衣从棉花的生产到衣服的制成,需要付出近两千钱的代价。
有人或许对这笔钱没什么概念,简单来说,这两千钱,是汉朝一个普通家庭三个月的收入。而一条棉被要四千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半年的营收,就只能买条被子。
换算到后世,一件棉衣接近一万一件,一条棉被两万一条,简直是奢侈品,价格惊人的昂贵。
即便是青州产盐链已经十分发达,售卖网络已经发展到全国各地,官府有钱之后,大肆撒币,雇佣百姓四处大兴土木,开垦水利,藏富于民。
再加上青州百姓购买棉衣棉被有优惠,同时还利用各种办法帮他们义工代赈,一家人也往往只能买一条棉被盖着。
也许有人说,一条棉被卖那么贵,太黑了吧。
然而要搞清楚的是,这是交通不发达,而且到处都是军阀头子的东汉末年。
一件棉衣成本压缩到两千钱,还是因为现在西域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不需要再从身毒购买,减少了从身毒运到西域的运输成本。
不然的话,成本只会更高。
像当初青州开始有棉衣的时候,就是陈暮让苏双张世平从身毒进来的棉花,仅仅七八万件,花了两亿多钱。
而随着棉衣传播开来,中原地区开始对棉花了有需求,自然就促成了西域商人开始想办法供给。
根据后世出土的棉籽文献显示,早在西汉时期,西域长史府,也就是我国的新疆地区就已经种植棉花,只是产量规模不是很大,没有普及开来。
但商业就是这样,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永远都会并列存在。
早在几年前,苏双和张世平与一些西域大商人合伙,在西域的天山以南地区买下大量的土地,雇佣人手,正式投入生产。
经过数年运作,已经小有规模。
但从西域长史府生产棉花,运到洛阳来,再送入加工厂,纺织厂,一系列操作下来,成本海了天。
可也没办法,一来古代运输业不发达,全靠马车运送,道路也不是很通畅,从西域跑一趟洛阳,得花三四个月。
二来自古至今,汉人都以和为贵,从来不干什么强迫劳动的事,雇佣的西域工人都是明码标价,真金白银地发工钱,不仅是正常的雇佣关系,而且在采摘棉花的时候,也以个人采摘的数量为基础发奖金。
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连与他们合作的西域商人,都夸赞张世平和苏双做事公平地道,以至于也有不少西域权贵商人愿意与他们合作,共同为西域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再加上沿途各路军阀都得打点,哪怕一次性运输量非常大,可也架不住层层盘剥,各路军头都要来分一杯羹,一路上下打点,让一件小小的棉衣,能接近一件丝绸衣的成本。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现在的西域可谓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