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九鼎。尤其是卢龙、魏博、成德这类传承百年以上的传统藩镇,军权其实是军将群体的。节度使若是能够让下面的军头们满意,大伙儿自然拥戴他,若是厚此薄彼、不能服众,甚或是随意打压手下的军将而引致不满,也自然会遭到军头们的遗弃。
就拿刘仁恭来说,六年前的时候他还是边关镇将,当时的卢龙军节度使是李匡威,李匡威被自家兄弟李匡筹驱逐之后,李匡筹自任留后。这位新任留后没什么经验,对于过了戍边期请求内调轮换的刘仁恭所部没怎么搭理,他满脑子全在自家跑到成德军避难的哥哥身上,一门心思想着怎生除了这个后患。于是他的没经验终于酿成大祸,自感被忽视了的刘仁恭所部干脆竖起反旗,直接开到了幽州城下,以河北三镇承续百年的传统实行了一次兵谏。没想到新任留后的李匡筹竟然不按规矩办事,不仅不好言抚慰刘仁恭所部,答应其内调的要求,反而出兵将刘仁恭所部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一下子激起了卢龙全镇上下军将们的集体反弹。刘仁恭跑到河东后向李克用哭诉,引来了河东军,在卢龙军各大军头的内应下一举攻入幽州。在这个独特的年代,刘仁恭的这种反叛行为是占据了大义名分的,因而得到了大多数卢龙军军头们的默契支持,于是成为了新的卢龙军节度使。
张在吉所说的就是这么一个传统,如果幽州的各大军将不愿来平州当镇将,节度府是不能强迫的。
身为北地人的冯道当然知道这个传统,但他随即笑了,道:“此刻已然不同往rì,适才使君说节度府正在整军,大帅虽然新败,但地位却愈发稳固了,节度府下令,如今谁还敢不遵从?”
张在吉摇头道:“被迫而来与自愿而来,差别可谓大矣!”一个不得不听令前来镇边的将领,其所能起到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他对此并不抱什么指望。
冯道想了想,道:“使君适才说幽州来人?”
张在吉略一犹豫,还是决定告诉这个他越来越欣赏的年轻人实底:“不错,某与健卒营周指挥使相熟,他遣人告知了某一应事宜。”说完,干脆从袖手中取出周知裕的书信递了过去。
冯道接过来仔细看完,笑道:“使君不需担忧了,自会有人前来平州。”
张在吉一愣:“你是说……”
冯道笑而不言,张在吉恍然,抚掌道:“大善!便请可道再辛苦辛苦,连夜措辞成文罢,盖刺史府印章,明rì一早便发幽州!”
冯道微微欠身:“敢不从命!”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李诚中赶回幽州城西的健卒营时,整军一事还没正式开始,只是听说节度府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办了。他向周知裕禀告了此番前往平州的经过,对于平州刺史张在吉是否真能如大伙儿所愿上书节度府,谁的心里都没谱。该努力的也都努力了,大伙儿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就在不安与期盼中焦躁的等了几天后,城内节度府来了份公文!当周知裕当着密谋参与此事的赵在礼和李诚中的面,忐忑的拆开一看时,脸上顿时露出了喜sè。这是一份由节度判官签发的咨文,发文对象为中军各部,包括衙内军、义儿军、银葫芦都、山后军及健卒营,征寻愿意出镇平州的各营主官,有意者于三rì内向节度府报备。
周知裕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赴榆关镇守的任命,在这份任命里,他将出任平州兵马使兼榆关守捉使,职级不变,仍为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与周知裕任命书同时下达的还有卢龙军新的整军计划,原定的健卒营撤销方案不变,也就是说,健卒营短暂的四个月建军史告一段落,从此之后,卢龙军中不再有这个编制。
也许是考虑到胡虏入寇平州的特殊xìng,又或许是为了补偿周知裕本人及健卒营在南征中立下的大功,经大帅刘仁恭点头,节度府特许周知裕赴平州征募青壮,组建一支三营标准建制的平州镇军,一应粮饷由平州自筹。所谓标准建制,即衙内军所实行的五都为一营,每都一百人,周知裕辖下将允许组建一千五百人的平州军。
卢龙军内的编制为十人一伙、五伙一队、两队一都、三都或五都一营、两营或五营为一厢,再上则是dú lì的军。各军的名称也自不同,比如大帅衙内军、义儿军、山后军等称“军”,银葫芦都、霸都骑称“都”,健卒营称“营”,都有其来源与传统。
当然,节度府是不会允许整军之后再次出现地方军头的,因此,在编制中,都头以上军官的任命需向节度府专请,至于队正及以下军官的任命,则由周知裕这位新任的平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