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叩教�校俊�
张宪一张苦脸,去忙着招收人手,杨峻见大事可成,惬意地回到中军帐中。高林等人早已经准备停当,手下士卒也纷纷表态,要过河的过河,不过河的南下,决不勉强。倒是军中有几个家在江南的,却死活闹着要渡河,让高林他们很伤了一番脑筋。
“兵卒不在多,在精,倒是匠作越多越好,你去拉了多少?”杨峻没理会细节,直奔主题。
“不多,兵器修造的有二十七个,都是军中好手,家在河北的,不是当年死光了,就是四散不见,了无牵挂,其余家在江南的,我一个也没要!”罗彦负责这事,小心谨慎地答道。
※※※※※※※※※※※※※※※※※※※※※※※※※※※※※※※※※※※※※※
入夜时,200骑随杨峻出营,直扑李固渡,董先早已回报,那里几乎就是座空营。
开封城外经过时,能听到城头吹角,杨峻看看高大的开封城墙,摇头而过,城中金兵都白担心了。不过李固渡的守军却未必有如此幸运,六百余守军听到乱喊,说是杨再兴来了,扔掉火把就逃,不精水性的金兵钻入芦苇丛的居多,杀了数十人后,竟然没有敌人再出现,河边只得百余被金兵严密看管的船伕。
天明时,兀术派的侦骑再到渡口一看,仍旧吓得发抖的残兵只剩百余人,船只沉的沉,划走的划走,一艘都不见了,兀术得报,慌得派侦骑二十里警戒,再不轻易出宫门一步。
侦骑带回来的消息也不让兀术消停:数十里内的百姓逃得干干净净,明显是被即将发生的大战吓跑了,岳家军侦骑四处,时不时就会偶遇。偶尔有擦边偷觑到岳家军大营的,只见营中忙得热火朝天,大约正在准备攻打开封城!
“诸门守卫加倍!所有守城器具仔细修整!汉军统领以上,全数进我营中待命,汉军由渤海诸将暂领!”兀术连番下令,再派人去催阿鲁补和郦琼,才稍微心安。
不过岳飞这些日子一直按兵不动,莫非真如那临安来人所说,不日将退兵?看来秦桧亦不可*啊,不像是已有班师诏到的样子!
绍兴十年七月二十八日,午时。
“什么?朱仙镇已是一座空营!”兀术在开封府大殿内暴吼。
………【第四十八章 天下事竟如何?赴阙!】………
待大金诸路兵马抵达开封府,朱仙镇岳家军营早已经是一座空营,不止是朱仙镇,大队金兵南进时,才发现临颖、颖昌城中的岳家军也撤得干干净净。
兀术怒发如狂之下,前锋精骑甩开大队,不求攻城,只求撵上岳家军,才在疾追百余里后,碰上了负责掩护大军及南宋子民数十万人撤退的岳家军后队,面对军容整肃的岳家军,在军令下急行军数日,已是强弩之末的阿鲁补所部骑兵只得逃之夭夭。
兀术怎么也想不明白,几天前还疏散民众,修造攻城器具的岳家军,怎么会一夜之间就跑到了百里之外?不过这时他也些明白过来,临安来所做的那些承诺,应该都是真的了。
“岳飞,开封城下,无奈你何,可惜宋廷中自有你的克星,此去好走,自求多福吧!”
兀术站在开封城头,见阿鲁补无功而返,并不意外,反在遥祝岳飞。大金四太子当年勇冠三军,到如今出将入相,一生屡败屡战,从未丧气如今日。岳家军远去,自己竟然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廉颇老矣,不再复有当日之勇,若闻岳飞至而惊心,逃遁河北,虽然保全性命,大金国中,却威名尽丧,还好,临安来人寥寥数语,激起残存的一丝丝血勇,才能在开封城中撑到现在!
“张俊兵既退,毫、宿二州已在囊中,岳家军虽在偃城,料无能为,诸军齐发,先取郑州、颖昌!”兀术终于恢复到大金国右丞相精兵在手的感觉,可以从容调度了,只是心下发虚,知道这一切其实是赵构所送的大礼,将来在谈判时,这面子迟早要还的!
※※※※※※※※※※※※※※※※※※※※※※※※※※※※※※※
同一天。
偃城南,蔡州北,岳家军大队人马填塞了道路,南撤的军心士气,远非北上时可比,将士默然,旌旗不整,哪里还是无敌的岳家军模样。
道旁一座破败的村庙,早已经没有香火,蓬生的杂草填满了庭院,门匾也不知道被谁砸碎了作柴,门扉偏依,幸好檐上房草还算齐整,虽然连日大雨,庙内也还干爽。入夜后,一灯如豆,晦暗不明,不过聊胜于无。
岳家军帅营,便设在此处。
“岳爷,梁将军已经接到大军所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