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页)
5。寻找消费者的不满
浙商商道:
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不满,哪里就有市场。
浙商自白:
有创业之梦的人很多,问题是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善于抓住机遇。而要抓住机遇,就必须理性而果断。
——中国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
浙江商人善于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经营,善于抓住市场中的抱怨来做文章。
1995年,因为南京有众多的人才以及南京人的厚道,温州商人叶世光到南京投资。但是,投资什么呢?叶世光心里并没有主意。
到南京后,他注意到当时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消费结构。同时,他想在南京先租一个办公地点,于是,他多次到南京城南闹市区夫子庙附近一幢在建的高楼去洽谈租赁事宜。但是,由于价格等因素,无法达成一致。在这个时候,叶世光似乎听到了其他像他一样需要租用写字楼的人的心声,那就是,写字楼的租用价格太贵了!
于是,精明的叶世光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他的这个投资果然切中了消费需求。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一经招商,立即吸引了许多中小公司认同入住,几年来,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而南京其他高档的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大量闲置着。这不能不说是浙江商人的精明之处。
许多经商的人都认为,要抢占市场,就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产品,生产老百姓满意的产品,只要产品是老百姓需要的,市场肯定是自己的。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但是,浙商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老百姓的抱怨就是市场,消费者的不满就是市场。于是,他们都非常注重寻找消费者的不满,因为有不满必须就有市场。
一位浙商这样说,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卖给消费者后,使用麻烦是厂家的责任,使用不好是厂家的责任,使用感觉脸上无光彩更是厂家的责任。而这种一个劲往自己身上担揽责任的精神,正是浙商的独特之处。
奥克斯集团在空调界被视为“搅局者”,有统计说,奥克斯的低价进入,使1000家企业退出了空调生产。目前,集团已经从创业时的7名员工发展到15000人,资产从创业时的20万元到目前的净资产55亿元,规模从一间牛棚到五大制造基地,涉及电力、家电、通讯、能源和汽车五大制造业和医疗、房产、物流三大投资领域。2004年,奥克斯为进军手机制造业,不惜把信息产业部告上法庭。奥克斯的成功就是找到消费者对空调价格的不满。
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浙商李书福,一心想为老百姓生产买得起的汽车。因为,他一直听到老百姓抱怨,汽车太贵了!
于是,李书福决心为老百姓生产买得起的汽车。
在李书福的眼里,像汽车这样仅由“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组成的“普通的交通工具”,售价只有降低到了像发达国家那样“一年的收入足够买两辆汽车”的水平,才是符合汽车发展规律的。
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国内的车价非常昂贵,动辄十几万元的售价,远远地高于绝大多数人的消费承受能力。同时,由于汽车属于奢侈品,行业竞争不激烈,即使花最贵的钱还不一定买到最好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李书福认定为老百姓造车是个巨大的市场。于是,他提出要为中国老百姓生产“质量品质要达到日本韩国同档次汽车的水平,而价格仅为三五万元”的汽车。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李书福疯了,甚至连他的父亲也是这么认为。
但是,李书福根本不理会这些。在得不到主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李书福先斩后奏,1997年在临海打出造摩托车的旗号,暗地里筹建吉利豪情工业园区,开始了他的造车大业;到2001年年底,李书福终于在国内民企中首获轿车“准生证”,从此,吉利便不断地刷新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最低价。到目前,它已以产销量年均增长117%的惊人速度,进入了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2005年9月1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上,吉利集团生产的“中国龙”轿车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是中国第一款跑车“美人豹”的第三代产品。
“我相信,总有一天,国外会像烧中国鞋子和衣服一样砸中国车,原因就是我们又好又便宜。”李书福自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