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18集《灵峰宗论导读》(第1/4 页)
《灵峰宗论》最快更新 [aishu55.cc]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52面,
二、观受是苦
前面的观身不净那个身,它是一个色法。这个“受”呢,所观察这个“受”是一个心所有法,等于是一个心法,有明了性的心法。“受”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它会出现一个“受”、感受,这个受可能是苦受,也可能是乐受,也可能是不苦不乐的舍受。
我们解释一下,当然我们凡夫是贪爱娑婆,这个贪爱是怎么生起的呢?就是在受用的时候生起贪爱。前面的色身是所受用,受,它到底去受用谁呢?主要是受用这个正报的果报。当然依报也是,但是依报体毕竟是一个比较疏远的因缘,果报体是正式的受用。所以这个色身是所受用。前面的我们对所受用的境界生起贪爱,那不净观已经对治了,现在我们要更深一层地找出能受用的这个受,我们对于能受用的这个受也应该对治。
我们解释一下,对于能受用的这个受的贪爱是怎么回事呢?
比如喜欢睡觉的人,打板的时候他愿意再多睡五分钟,其实他不是想要多睡五分钟,他是喜欢多睡五分钟的那种乐受,他是喜欢那个受,就是我在这个地方再多睡五分钟,温暖的被窝里面,他有那种乐受,他是喜欢那个乐受,至于睡不睡那是其次。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睡得太多的时候,当乐受消失的时候,我们不想睡。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想睡,我们在乎的是我们跟棉被接触的时候那一份的乐受,我们希望它相续下去。所以前面是对治所受用的色身,这个地方是对治能受用的那个受,这叫观受是苦。用这个苦谛的智慧来对治对于受的爱取,是这个意思。我们看蕅祖的偈颂:
妄想驱驰,吸揽前尘作所依;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苦果实堪悲,辛酸难比;世乐虽荣,享尽愁还至;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
我们也是分成三段。第一段是个总标,总标六根的缘起。
这个受一定要有根,根境的和合才会产生受,这个根。这个根是怎么来的呢?妄想驱驰,就是我们这一念的妄想,《楞严经》说这个叫攀缘心,向六尘的境界去奔驰流动。然后吸揽,就把这个前尘,这个“前尘”指的是六尘的境界,色声香味的境界,把它给执持住。“吸揽”就是把它给抓住,执持。然后就变成所谓的所依,这个所依就是六根。唯识学上说,识要依止根才生起了别功能,这个六根是识所依止,所依就是六根。所以我们这个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根的受,它是一念的妄想活动去跟境界接触了以后才产生的。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大智慧,说讲“观受是苦”就讲苦的相貌就好,为什么要讲六根的缘起?这个就是圆教修行。圆教修行它一开始就强调自性空,这个是很重要。为什么你的修行你一定要依止你的清净心去发动?就是你知道你所观察的色身或者你这个受都是如梦如幻的,它不是你过去所说的那么的坚固、不可动摇,不是,如梦如幻。你先把这个受的相貌知道它是因缘生、无自性,你自己就很有信心了——原来改变这个受是可能的,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受本身是无自性的,“妄想驱驰,吸揽前尘作所依”,它是假借因缘而生的,它是没有真实体性的,它是如梦如幻的,调整它是容易的,是这个意思。
那么有这样的一个前方便,我们知道这个“受”的生起是因缘生的时候,我们就容易调整了,就正式讲苦谛来调整它。苦谛有三种苦:行苦、苦苦、坏苦。
一、行苦: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这个因缘果报,当然业感有快乐的果报、有痛苦的果报,这当中没有一个上帝的主宰者,那是随我们的业力而刹那刹那的变化,生灭迁流。这个行苦就是很微细的了,我们可能刚开始也不是容易观察得出来,总之我们知道有这件事情,知道我们在这个“受”,受的本身是刹那刹那变化的,它不是恒常住不变异的,叫行苦。行苦的意思就是说,为什么生灭变异就安立作苦呢?因为我们凡夫的心情是喜欢稳定性的,我们凡夫的心情没有一个人愿意跑过来、跑过去,就是它这样的一种变化性违背涅槃寂静,违背我们凡夫追求安定的本性,所以它也是苦。就是不要说痛苦感受,你不断地变化,这就是苦,不断地变化这就是苦,这叫行苦。
二、苦苦:苦果实堪悲,辛酸难比。
这个是非常粗猛的苦,这个是苦苦。这苦苦我们讲过了,就是我们观察这个三界的苦,先观察现生的苦,现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