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天不绝人,驳初见 ,修真阳(七)(第1/2 页)
秋去冬来,谷中气候湿暖,雪花落地即化。然四下皆湿,天色阴沉,就连猿猴也失去聒噪的兴头,不知躲去了哪里。
杨应尾百无聊赖,在灶台中摸出包袱,将《胡青牛医经》与《王难姑毒经》放回到油布包里,见油布中尚包有四本薄薄经书。
这四本书,前时他也曾看见过,书中文字似乎不是中土的,弯弯曲曲,他一个字也不认得,过了这一年,杨应尾几乎已将这四本书忘记了。
他把书取出来,随手一翻,见其中也尽是如蚯蚓爬行的怪文,不由得大失所望,正要放回包中,突然看见在怪文的每行之间,却以蝇头小楷写满了中土文字,那字迹极小,若非杨应尾眼尖,还真是不易发现。
他定了定神,将书凑近一些,仔细诵读,念了几段后,感觉文中所记的,似乎是些练气运功的法门。
杨应尾自觉在这大井之中,实是老天画地为牢,将他囚禁起来,四周陡峰环绕,除非肋生双翅,否则总是出去不得。
这幽谷之中,岁月漫长,有书看总胜于终日里无所事事,他本意也只是看看书,来打发那无聊的岁月辰光,也并没想到要照书修习。
过了些日子,杨应尾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在按照书中所记方法来呼吸吐纳,调息运气,他虽心中诧异,却也淡然。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功法,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知不觉便跟着修习,至于这书中所记的功法能否练成,练成后又有什么用处,甚而会不会习之有害,这些念头,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于他而言,至多只就是一死而已。
杨应尾心无挂碍,存了个成固欣然、败亦无妨的念头,居然进展神速,只用了短短半年时光,便已将经书第一卷上所载的功夫,尽数参详领悟,依法炼成。
他心中却甚是担忧,如此半年一册,那两年之后,又该如何?世间之学武功者,惟愿学得越快越好,像他这般,以慢为喜,以快为忧,可谓是独一份了。
修习完第一册后,杨应尾感觉全身真气流动,身轻体健,力气也比以前大了许多,他本以为,是自己长大了些的缘故。
后来有一次,一个猴儿顽皮,偷了他晾晒在大石上的一件衣裳,转身就爬上了树,杨应尾怕它将衣裳撕烂,情急之下,起身一纵,跳起有五尺多高,再伸手抓住树枝,一翻身就来到了树上,唬得那个猴儿将衣衫一丢,“吱”的一声,蹿到旁边的一株树上去了。
杨应尾拾起衣裳,却从树上摔了下来,头脑中迷迷糊糊,往上面看了一眼,心中疑惑:“我刚才拾怎么跳上去的?”
他想了许久,一骨碌翻身坐了起来,这定然是因为练习书中功法,否则平常一跳,哪会有这般高的?看来照此书修习,是大有好处的。
他回去打开了第二册,见书中开首写道:“呼翕九阳,抱一含元,此书可名九阳真经。”杨应尾这才知道,这四册书的名字是叫《九阳真经》。
接下来的时日,杨应尾每日里除了练习这九阳真经,便是与猿猴攀树为戏,与山羊比赛奔跑。
岁月如梭,光阴无脚,这一年望见漫山开花之时,第二卷经书也已练完,算来也是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他此时早已不畏寒暑,冬日之时,身着单衣,在雪花中与山羊赛跑,一里之后,山羊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九阳真经练到第三卷,就感艰深奥妙,进展也是越慢,幸而他深通医理,熟识人身各处穴位,以及经脉走向,又兼心境平和,今日不成便明日再练,绝不贪功冒进,一年多后,便已修完这第三卷。
最后一卷,更是高深晦涩,一直练了三年多光景,最后几页的御气使力法门,他却始终参详不透。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奇怪,本来只是为了打发时光,然事到临终,四五个月一无寸进,他却不免也有些焦躁起来。
此时,杨应尾已长成一高大青年,穿戴着义父的衣帽,尚略略显小。
一日清晨,杨应尾兀自酣睡未醒,忽听得外面一声大吼,如凭空霹雳,似雷鸣、若龙吟,四野震动。
他大吃一惊,住在这里已有六年多,谷中所有事物,他都是熟悉之至,从来没有这样的惊天般响动,莫不是大地动来了?
杨应尾忙跳起身来,奔出岩外,眼前的一切,让他惊诧莫名!
但见所有猴儿全已下树,排列整齐,匍匐在地。
野山羊全部站定,垂首缩颈,四肢微战。
一大片鸟儿均停在草地之上,不敢稍动。
杨应尾大感怪异,居此山谷中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