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匈奴使者(第1/2 页)
“今,老子为天下共主,定国号为强武,年号为元年,今后定为炎黄子孙立心,为天下苍生立命。开万载之盛世,筑永世之基业!”
祭天的高台上,武迪大声的宣读着。
祭天台下,袁绍皱着眉头悄悄靠近曹操,问道:“曹将军,陛下的祭天词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啊?难道改了?”
曹操耸了耸肩:“我也不知道!可能是陛下临时起意吧!”
站在曹操旁边的孔融悄悄说道:“管他的呢!我觉得这样的宣言更霸气一点,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好事。霸气一点,我们以后才有足够多的机会立功不是。”
“……”曹操、袁绍:“你这样一说,确实是这样!”
其他大臣们也都是交头接耳,但是也都没有一人站出来指出武迪的错误。
对他们来说,管他什么宣言,只要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武迪画的大饼就够了。百姓也不会管这些,百姓只会在乎跟着武迪能过上好日子就行。
一些学家大儒虽然皱起眉头,想要指出武迪的错误,但是也都忍住了。毕竟如今的武迪是天下,民心皆得,做天下共主是众望所归,他们也不想站出来让武迪下不来台。要是武迪坚持的话,可能就是他们下不来台了。
————————————
立国后,武迪高坐帝位,然后就是论功行赏。
于谦宣读功绩,然后在最后的时候,武迪说出分封就行,都是事先就已经定好的了。
立国三个月后,就是让各大小国的使者前来觐见了。
对于东方刚成立的强武国,如果是以前的衰落大汉,周边诸国可能轻视,但如今是武迪的天下,周边诸国是没有一点敢轻视的心。都是派了使者携重礼前来。
原因也很简单,如今的强武之国有兵三百五十万,比一些中小国的人口都要多。而且武迪能兵不血刃的将已经纷乱的大汉兵不血刃的统一,并且是连民心都统一起来,在周边诸国统治者眼中,这就是非常有本事的表现。
——————————
三个月后的洛阳皇宫中,诸国使者如今都在大殿外面的广场上等待着。每一个使者此时心中都是忐忑的,都在盘算着一会觐见后,要如何言语,如果遇到刁难,该如何应对,如何服软。
他们之所以忐忑的原因就是,进了强武国后,他们才知道强武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字面意思,以武强国。
尼玛的全民皆兵,强武国的四千五百万人口,除了有三百五十万的正规军外,强武国还实行了民兵屯田制度。也就是每一个村庄15岁到45岁的人,无论男女,除新婚者,除带六岁以下儿童者,怀孕的妇女及及怀孕妇女的丈夫,以及特殊情况外,其余都要参加各村的民兵,农忙时种田,闲时训练和学习文字,而且这是长期的。
更重要的是,强武国的百姓,民心十分凝聚,已经到了堪比信仰的程度了。
也就是说,如果打仗,除了那三百五十万的正规军外,强武国还能随时拉起一支一千五百万有长期训练经验,信仰坚定的军队出来。总兵力接近一千九百万,这个数字听听都觉得吓人。
“宣匈奴使者觐见。”
大殿门口,随着宣读声响起,顿时广场上等待的诸多国家使者都将目光看向了匈奴使者站立的地方。他们大多都知道,匈奴和曾经的大汉之间并不友好,甚至有匈奴人将大汉的边境地区当做是自己的粮仓,时常派人劫掠大汉边城。
此时,第一个宣读匈奴觐见,匈奴使者要是应付不好,很可能会被算账。
匈奴使者被第一个宣读觐见,此时心中也是忐忑万分。但还是带着使节赶紧整理装容,昂首阔步的走进了大殿之中。
进了大殿,匈奴使者就看到大殿帝位上,一个二十二三岁的男人大马金刀的坐在帝位上,一只脚还搭在了桌案上,活像一个不讲规矩的山寨头子。这顿时让他心中一紧。
而满朝的武将文臣,一个个看着他的眼睛都在发绿光,好似十分期望他做错点什么一样。
这匈奴使者刚刚进来,还都未说话,马腾立刻带着马超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西凉有铁骑二十万,臣愿请命,踏平匈奴。”
曹操:“陛下,十五万火枪兵已经完成训练,臣愿请命,踏平匈奴。”
孙策:“陛下,凉州三十万大军早已饥渴难耐,臣愿请命,踏平匈奴。将匈奴的牛羊马全部带回。”
看着这些将军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更是开口就是十几万,几十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