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培训教学,认真笔记(第1/2 页)
随着颁发纪念册仪式的圆满落幕,学员们缓缓走出会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或许充满荆棘与挑战,但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便无畏前行。他们将以匠心筑梦,以行动践行,共同书写古建筑修复技艺的辉煌篇章。
阳光透过培训教室宽敞明亮的窗户,如同金色的绸缎,轻轻拂过那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工作台。这些工作台,宛如等待艺术家挥洒创意的舞台,静静地承载着各式各样的工具与材料。锯子、锤子、凿子,以及各式各样的石膏、颜料,在柔和而又不失力量的光线照耀下,闪耀着细腻而迷人的光泽,仿佛每一件都蕴含着历史的沉淀与未来的希望,静静地诉说着它们各自的故事。
教室里,除了自然光的温暖,还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锯木清新与石膏微尘的淡淡气息。这股独特的气味,伴随着每一次锯割的清脆、每一次雕刻的细腻、每一次涂抹的均匀,无声地讲述着过往与现在的故事,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氛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着古建筑修复技艺的魅力与韵味。
培训班所在之处,是一座历经沧桑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古老建筑。这座建筑,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曾是显赫一时的府邸,见证了无数风雨与变迁。
如今,这座古老的建筑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被巧妙地改造成了一个集教学、实践、研讨于一体的现代化培训空间。古朴的砖瓦、雕花的窗棂与现代的教学设施交相辉映,既保留了原有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与设施,成为了培养古建筑修复人才的一方沃土,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梦想。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古建筑修复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图片,以及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这些照片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古建筑修复技艺的精湛与神奇。教室中央摆放着一张张长方形的工作台,每张工作台上都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古建筑修复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学员们被分成几个小组,围坐在工作台前,身穿统一的白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脸上洋溢着专注与好奇。他们的手中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讲师的讲解要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讲师站在教室前方,他身穿一件深色的西装,胸前挂着一枚精致的胸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和职位。他手持一块古老的砖瓦,脸上带着温和而专业的笑容,仿佛这块砖瓦就是他讲述故事的“道具”。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珍珠般落入学员们的心田。“这种砖瓦在古建筑中非常常见,”他缓缓说道,“修复时需要注意其质地和颜色,以做到与原有建筑风貌相协调。同时,还要观察其磨损程度和破损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和材料。”
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有的学员还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生怕错过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用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生怕漏掉讲师的每一句话。然而,在这全神贯注的氛围中,一个意外的转折悄然发生——教室的一角突然传来了轻微的碎裂声,紧接着是一阵短暂的慌乱。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一名学员不慎将手中的修复材料失手掉落,碎片散落一地。
林逆穿梭在学员之间,他的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而温暖,仿佛能够洞察每个学员的需求与困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小插曲,他并未立即上前,而是给了学员们一个自我解决的机会。他不时停下脚步,弯下腰来,仔细观察学员们的修复练习,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同时也在默默观察着学员们面对突发状况的反应。
“很好,大家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林逆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如同春风拂面般温暖人心。他话锋一转,略带神秘地说:“记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也意味着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像刚才的小意外,它不仅仅是一次失误,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学员们听到林逆的鼓励,脸上露出了更加坚定的笑容。他们纷纷拿起工具,开始尝试修复练习,但这次,空气中多了一份谨慎与冷静。有的学员小心翼翼地用刷子清理着砖瓦表面的污垢;有的学员则用砂纸轻轻地打磨着木材的表面;还有的学员则忙着调配颜料,试图找到与砖瓦颜色最为接近的配色方案。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修复练习中,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他们与手中的工具和材料在对话、在交流、在共同成长。
阳光依旧毫不吝啬地倾洒在培训教室里,每一道光线都仿佛带着温暖的力量,将宽敞的教室镀上了一层柔和而耀眼的金辉。空气中,那股独特的气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