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第1/4 页)
曾在国企干过七年因盗窃被开除的郑会涛经手过不下十种职业,其财富的积累过程谁也说不清楚,干过装修,经营过菜市场,管过歌厅,还办过锅炉厂,在接手鸿运运输前的最后一个职业酒店老板,收购鸿运运输后将其改名为金涛运输公司,任董事长。
十年内至少有两起命案和四起故意伤人案与郑会涛有关,但最后都因证据不足被检察院驳回或原告弃诉。鸿运运输公司原来的主业是货物运输,郑会涛接手后很快跨入客运的领域,不到一年,原来经营临同至省城和外省客运线的几家外地客运公司先后退出了该市场,目前的临同客运几乎被金涛所垄断。
最令张甫关注的是2002年临同曾发生的一起恶性的凶杀案,经营临同至兰州长途客运的甘肃一家私营运输公司老板被人用自制的土炸弹炸死在自家门口,同时死亡的还有其十一岁的女儿。这件大案至今未侦破,张甫调阅了案件的所有卷宗,上面确实有对郑会涛及其金涛公司的调查,因为据苦主的反应,金涛曾与死者因市场问题发生过争执,金涛曾给死者打过威胁电话,说过如果不按其要求办就整死他之类的狠话。但既拿不出证据,公安局当然不能据此抓人。到最后也没有找到金涛犯罪的任何证据,案件就那样挂起来成为了悬案。
张甫怀着极大的兴趣盯住了金涛公司,调查了工商、税务等部门。发现金涛更多值得注意的东西,金涛曾在2001年荣获临同优秀民营企业称号,郑会涛还当选市人大代表,优秀企业家。2003年的纳税额在临同市民企中名列前茅。
张甫随即发现,2002年后金涛对外纠纷中替郑会涛出头露面的是他的副手,那个叫樊永明绰号金左手的人。樊永明是在郑会涛收购鸿运运输成功后加盟金涛的,2001年即担任了副总经理兼办公室主任,金涛不设专门的公司保卫机构,保卫职能是设在办公室内的,也就是由樊永明主管。
樊永明与王勇有过交集,调查在高速路案件发生的前几天,樊永明并没有与王勇联系,没有用他的手机联系过王勇,也没有去龙湖找过王勇。这些都证实了。
张甫认定金涛有问题,但偏偏找不到金涛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事件让本来陷入僵局的张甫峰回路转。
二组继续在张甫的指导下深挖金涛的事,一组的任务并没有完。死去的王勇是本案最关键的人证,一组继续做着艰苦的调查,侦查员去王勇的老家走访,中午休息时在饭店听到有及格村民打扮的人在议论一件事。有个好儿子就是不一样,一下子汇来几十万,母亲治病的钱立马解决了。
这句话本来对侦查员没什么吸引力,偏偏那几个像是外出打工的人说话嗓门忒高,想不听都不成。
其中一人对同伴的看法有异议,什么有本事,老金家的那小子有啥的本事?还不知做了啥的伤天害理的事呢?过年还他**的穷的到处欠钱,几个月就能挣几十万?干什么能那样来钱快?他去抢银行啊?另一个接口,那小子是胆儿肥,抢银行的事说不准真敢干。先不说人家钱怎么来的,难得是一片孝心。再一个说,人发财都是命,那小子在部队上学了不少本事,至少人家会开车,那种进口吉普车据说上百万呢。
这句话让两名正在吃饭的侦察员对视一眼:车,一百多万的吉普车,这个线索有价值
搞外勤的警员都有较强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两个侦察员看清楚邻座四位农民打扮的人,没有亮明身份,本ω而是拎了瓶白酒,要了二个菜过去,说听几位老哥聊的有趣,你们说的是啥车呀?要一百多万?侦察员的口音是北阳一带的,但装束却很普通,不像什么有钱人。四位正喝的高兴的农民对送上门的酒菜很是欢迎,那个吹嘘汽车的农民便将事情跟二位陌生人讲了一遍。
“金家老太太得的什么病呀?要花那么多钱?”侦察员不忘每一条有用的线索。
“是癌症。本来是等死的,谁知道儿子一下子寄回来几十万呢?”
一餐饭吃出了大名堂。听完故事的侦察员诚心诚意地替四个农民结了帐。
当天下午,两名侦察员便去了金宏森的家,证实金家老母亲确实住进了临同市的医院。他们的调查引起了村民的怀疑,这个偏僻的山村很少有陌生来的缘故吧,村民们对两个陌生人如此打听金家的情况很是怀疑,披着一件黑布衫的村委会主任拦住了他们,无奈,侦察员亮出了身份,说正在调查的一件案子与金家的儿子有关。
也不需要多讲政策,满脸刀刻般皱纹的老主任将两个侦察员请到了简陋之极的村委会,既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