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明英杰(第1/2 页)
勇卫营走了,带着崇祯皇帝的期许,心里揣着一缕激亢的情绪,在周遇吉、方正化的统率下,浩浩荡荡的出广渠门,穿过城外的民宅,朝着石门镇方向远去。
看着空荡荡的校场,崇祯皇帝的内心,是忐忑的,但他却不能表现出来。
当前所处的这种局势,整个大明,谁都可以乱,唯独他这位大明天子,不能乱!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回军机处。”
感受到身边众人的情绪,崇祯皇帝淡漠的转过身,看向张维贤说道:“张卿,你即刻返回,把三大营所证词的精锐,悉数拉到广渠门外修筑营寨。”
“臣遵旨!”
张维贤当即拱手应道。
勇卫营奉旨出战了,留给崇祯皇帝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他必须要掌控更多的军队,以充当战略预备队。
先前叫张维贤整饬的京营精锐,便是他所谋的军队之一,倘若时间线没被自己打乱,那一些赋闲在家的英杰,会因自己所颁戡乱救国之诏,而提前赶赴到京城这边。
“陛下,勇卫营所列装的火器,还有那特别的火药、铅弹,是否能列装到戍守神京的京营麾下?”
在返回内廷的途中,徐光启微微垂首,对崇祯皇帝说道:“若京营能列装这些,那战力必然能有所提升,届时我大明真要与建虏展开激战,那胜算也会大上一些。”
即便是到现在这个时候,在徐光启的脑海里,依旧能浮现出勇卫营锐士,展现出的三段击军演风姿。
徐光启心中也清楚,勇卫营锐士在装填火铳时,能缩短装填时间,必然与分装火药、铅弹的袋子有关。
而提供给勇卫营这些的,便是内廷下辖的兵仗局。
“朕也想列装啊,只是当前的兵仗局,已拿出了所有的库存。”
崇祯皇帝淡然道:“先等等吧,等兵仗局再生产出一批后,朕会着兵仗局,给京营调拨过去。”
“陛下英明!”
徐光启当即拱手应道。
将这等宝贵的战争资源,给京营,是不可能给他们的。
甚至戍守宫城、皇城的京卫,朕也不会给他们的,一帮乌合之众,短暂整饬之后,就能变成能征善战的精锐了?
这不是开玩笑的吗?
朕就算是给,也是给即将移防广渠门外的三支京营精锐,不过等朕的英杰来了,他们就跟京营再无隶属关系了。
带着这种感慨,崇祯皇帝回到了军机处,而勇卫营出城所闹动静,也叫朝中不少文武知晓了。
然对韩爌、李标这些大臣,他们虽私底下议论起此事,但却没有一人,再去军机处这边,询问具体的情况。
这几日来,崇祯皇帝坐镇军机处,进行一系列部署,虽说短暂遏制住了朝中大臣,但这也使得他们心中,生出了极大的不满。
既然天子不信任他们,那就静静的等着呗,等局势超出了天子的掌控,也就到了他们跳出来的时候了。
“文华殿那边,可有人过来,询问情况?”
回到军机处后,崇祯皇帝看向王洽他们,说道:“另军机处这边,有什么要向朕禀明的吗?”
王洽、李邦华相视一眼,心里哪儿会不知,天子所问是何意。
京城的确很大,但勇卫营奉旨出城,赶赴石门镇一事,依旧传递开来,只不过外朝了解的情况,没有他们在军机处的多罢了。
暂掌军机处话事人的王洽,恭敬的拱手道:“启禀陛下,文华殿那边,忙着处理朝政,未派人过来。
军机处这边,有一事向陛下禀明。
原大名府知府卢象升,原辽东旧将孙祖寿,听闻建虏寇边进犯,又知陛下所颁戡乱救国之诏,特招募勇壮赶赴神京。
眼下卢象升所部万余众,孙祖寿所部千余众,分别暂驻卢沟桥、清河店一带,臣与李侍郎商讨,可否将这两支勇壮之师,划拨到蓟州……”
“不用!”
崇祯皇帝双眸微张,眸中闪烁着精芒,挥手打断道:“即刻派人,传召卢象升、孙祖寿进宫面圣。
朕要见一见我大明英杰!要快!!”
“臣领旨。”
王洽当即拱手应道,然心中却不免生疑,为何天子对卢象升、孙祖寿二人,表现出这般热切的态度?
来了!
来了!
干实事的卢象升,终于抵京了。
情绪有些激动的崇祯皇帝,此时坐在龙椅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