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吴晗和袁震的结婚照 吴晗与妻子袁震是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认识的。袁震是湖北光化人,1921年和她姐姐袁溥之在武汉读书时,就受到革命思想熏陶。大革命失败后,袁溥之被捕,袁震只得离开武汉,转学到清华大学史学系。后来,由于她身患肺病,没有读到毕业就休学在学校养病。
吴晗在史学系任教时,受其朋友的委托照顾养病的袁震。当时的肺病没有特效药,袁震的身体非常虚弱。吴晗对这个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照顾得无微不至,帮助她治病和料理生活起居,尤其是在交往中吴晗对袁震的学识和进步思想更是钦佩,就向袁震表白了爱慕之情。
“七七”事变之后,清华大学南迁到云南。1938年吴晗的父母也来到昆明,听说吴晗有了未婚妻,就催促他们赶快结婚。吴晗当即给袁震寄去路费,要求她尽快来昆明结婚。不料吴母见到的未来儿媳却是个弱不禁风,面色苍白,身体羸弱的女子,便改变初衷,不同意举办婚礼。吴晗没有因此而疏远袁震,反而对她照顾得更加体贴入微。吴母也很同情袁震,向吴晗表示:只要不与袁震结婚,宁愿变卖全部家产,为袁震治病。可是吴晗却认为,袁震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间要患难与共,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应该关心、爱护人家,更何况人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就这样,吴晗说服了母亲,终于在1939年10月与袁震举行了婚礼。
后来吴晗对他的朋友们说:“袁震对我倾向党,倾向革命,皈依马列主义起了很大作用。”吴晗与袁震携手相伴,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几十年,在“*”期间夫妻二人都被投入监狱,先后于1969年的3月和10月被折磨致死。
父亲认可了他们的恋爱:钱钟书与杨绛
著名文学家钱钟书是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的。他学识广博,才华横溢,挥毫为文,感情淋漓,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学子。
杨绛于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文学。她刚一入学就读到了钱钟书发表在《清华周刊》上的文章,很是景仰他的才华。由于他们所学的学科不同,几乎没有机会相识。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相识了。一天钱钟书去女生宿舍看望一位老乡时,无意间见到了老乡的同学杨绛,而且他们彼此都给对方留下极好的印象,就开始单独约会,继而私定了终身。
1933年钱钟书大学毕业后,回到无锡老家。热恋中的恋人分别后,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鱼雁往还频繁。这引起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的注意。有一天杨绛写给钱钟书的信被钱基博看到了。信中杨绛提到只有求得双方父母和兄弟们的认可,他们的爱情才能得到生存的土壤,“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基博从杨绛的信中感受到准儿媳的通情达理,由衷欢喜,便直接给杨绛回了封信,称赞了杨绛的孝悌情怀,认可了她与钱钟书的恋爱关系。
杨绛读了钱基博的信也很受感动,就大胆地将自己与钱钟书恋爱的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早年担任过京师高等检察院的检察长,此时已经辞职,在苏州当律师。开明通达的父亲,对钱钟书的家世、人品很满意。但在当时儿女婚事除了尊奉“父母之命”,还要经过“媒妁之言”来搭桥,于是由两家分别请彼此都熟识的朋友说媒,并约定吉日,在苏州的一家饭店里举行了订婚仪式。这样,这对恋人才正式订立了婚约。
友朋为公义不徇私情:丁文江与胡适
1926年,设于北洋民国政府工商部的地质研究所收归北京大学,重新定名为地质学系。此前,北京大学曾设地质门,因招生不足而停办。该系恢复后毕业的第一批学生来到正由丁文江主政地质调查所找工作。丁文江每人分给10种岩石让他们识别,结果没有一位能够及格的。丁文江带着成绩单去找时任北大文科学长的胡适问难,说:“适之,你们地质系是我们地质调查所青年人才的来源,所以我特别关心。前几天地质系的几个毕业生来找工作,我给他们一个很简单的考试,都不及格,你看这份成绩表。”胡适问他怎么办,丁文江说:“我是想同你商量,我们一起去见校长蔡元培先生,请他看看这份成绩表,要他知道北大地质系办得怎样糟糕,你说他不会怪我吧?” 丁文江与胡适是很要好的朋友,曾共同创办了《努力周报》。丁文江这番话,这在某些人看来无异是在告胡适的状。但丁文江并没有这样想,而胡适也没有这样想。他们共同关注的都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胡适立即答道:“蔡校长一定会欢迎你的批评,决不会怪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