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耙贫�非蛉�种�坏穆烦蹋�蛩迪蛭饕凭�龋保玻岸取V挥性谌�沃匮菀院蟛庞只氐讲畈欢嗤�乩础5��痹铝恋脑诵邢哂钟辛吮涠��虼艘跤盎岜纫郧澳弦苹虮币啤�
全世界大约每三年可见两次日全食,但对于某一特定地区来说,平均300年才可以见到一次日全食。在20世纪的百年内的累次重演中,全食时段一次次加长。在1937年、1955年、1973年全食时间均超过7分钟。日全食期间最长限度是7分半钟。未来几年将发生的日全食日期为:2008年8月1日,全食带在加拿大、北冰洋、苏联、中国(从新疆最北部到河南);2009年7月22日,全食带在印度、中国(从西藏南部到长江口)、太平洋。
日冕
日全食时最美丽的部分是日冕,它是由极端稀薄的气体组成的,这只有在日食时才能见到。当真正的全食出现时,太阳周围的这种珠光就突然出现,而全食时段一过就同样突然消隐。从照片中看到这种日冕有错综复杂的结构,其形状却显然按太阳黑子数目的增减而变化。
太阳黑子高峰期时,日冕在太阳各方向的范围都差不多大。这时可把它比作一朵天竺牡丹,向盘外各方向展开花瓣。其他特点就是黯弱的流光以及红色日珥之上的精致的拱门。
接近太阳黑子最少期时,日冕是从两极地方出现的短穗,向赤道弯曲。这使我们想起磁石附近铁屑所显现的花样。日冕状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长的流光由赤道部分展开,状如鸟之双翼。
当作美景来看,日冕一定要列在天界奇观的最优等中。但它对天文学的贡献直到现在却还令人失望。不错,日冕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稀罕的,而且就在那难得的机会中也只是昙花一现。可是过去一百年中所得的全食的精美照片已足供我们长期研究了。这种研究直到现在还只是很吝啬地报答了我们的日食观测团所用去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常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日冕是否会透露给我们什么重要的信息,这还未为可知呢。
行星的轨道及其各种情形(1)
行星绕其中央恒星运行的轨道严格来说是椭圆形,或说是略扁的圆圈。但这扁的程度非常之小,若不测量,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太阳并不在椭圆中心,而是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有时焦点离中心远得可以被眼睛立刻看出来的。由这距离就量出了椭圆的偏心率,这却比扁的程度要大得多。例如,水星的轨道偏心率就很大,其扁的程度却只有0.02。如果我们用50来代表其轨道的长轴,其短轴就是49,而就相同比例而言,太阳离这轨道中心却已是10了。
为表明这一点,我们画一幅太阳系天体的轨道图,并大致准确地表示轨道的形状与相对的位置。一瞥中就可看出这些轨道在有些点上比别处更接近太阳。
虽然我很不愿意用一些很专门的术语来打扰读者的兴致,但是为了更清楚地解释行星的真实或视在运动,我们可敬的读者不妨稍稍下一些工夫,来学习一些天文学中的概念:
“内行星”(inferior planets),是指那些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内的行星。这一类中只有水星和金星。
“外行星”(superior planets),是指那些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外的行星。其中有火星、小行星以及外层的4大行星。
当一颗行星在我们看来从太阳经过,仿佛与太阳相并而在同一方向时,这叫做与太阳相合。
“下合”(inferior conjunction),是指行星在太阳与我们之间的合。
“上合”(superior conjunction),是指太阳在行星与我们之间的合。
稍微一想就可明白外行星决不会有下合的事,但内行星却既可下合又能上合。
当一颗行星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或者说,我们在行星与太阳之间的时候,叫做“冲”(opposition)。那时行星在日没时升日出时落。当然一颗内行星是不会有冲的。
轨道的“近日点”(perihelion)是离太阳最近的一点;“远日点”(aphelion)是离太阳最远的一点。
当内行星(水星、金星)绕太阳旋转时,在我们看来好像由太阳这一边到那一边。它们对太阳的眼见距离无论何时都叫它们的“距角”(elongation)。
水星的最大距角通常有25度,有时多有时少,因为这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金星的最大距角几乎是4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