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1/4 页)
似乎稍嫌浓艳了一些,可能是化妆师考虑他的脸色过分苍白的缘故吧。尽管如此,康康的脸色还是有些白得吓人。想起来康康被拦腰折断,我不由得往康康身上看。康康的身上穿着衣服,衣服下面隐隐显出完美的身材。我知道那是假的,是不知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替代品。不管怎样,康康看上去还算平静和安详。看着康康的躯干,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背上的玫瑰花,小腹上的独角兽和肚脐上的小太阳。一切都还历历在目,现在却永远的消失了,再也看不到了。康康虽然只和我有过一次亲密的经历,而且也许并非是出于相爱的原因,但却给我以及深的印象,让我难以忘怀。看着康康,我的眼泪代替了所有的语言。
小春和康康的遗体给了我很强的刺激,我不知道在面对他们的时候该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声:“也许我该和你们过圣诞节的,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很遗憾,对不起……”在那一刻,我想起了和霆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霆的三次化验结果和最后的遗书,康康的热吻,小健的拥抱,还有网上公墓里那对在情人节自杀殉情的男孩儿。我突然感觉到,也许死并不可怕,也许包含着另外的境界,是一种解脱,或者是一种升华?也许活着的人,没有谈论死亡的资格?毕竟没有人知道死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死的滋味到底如何?因为经历过的人,也把他的感受和体验永远地带走了。死亡有着仅仅属于它自己的特殊性质,死亡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只能发生一次;而且在平常的概念中,对死亡的体验不可传达。人们对死亡有着种种复杂的体验和情感:恐惧、悲哀、困惑和不断的反思。然而死亡的可知部分(肉体的终结)和不可知部分(精神是否永恒)将是一个永远充满诱惑的问题。也许作为现实意义上的人永远也无法搞得清楚了。但从那一刻起,我就对死亡产生了一种类似向往的情绪。
从殡仪馆回来,我收拾了康康和小春的几件遗物,和霆的遗物放在了一起。从那一刻起,那些存放遗物的箱子似乎变得和死亡一样沉甸甸的,包含了很多情绪和含义。康康的遗物,我选择了他的裸体写真,因为在那里,我又可以看到他小腹上的独角兽和肚脐上的太阳了。当然还有他平时经常戴的耳环和项链,还有许多其它的相片和他最喜欢的一本诗集。小春的遗物我也选择了几张照片,其中还有四张是我上次离开上海回北京时候和他们几个人的合影。我还拿走了小春的两本日记,因为我知道,古洪涛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差,真的连人都不认识了。小春的这两本日记,没有人会去在意和认真地读解它们了。两天之后,康康家里真的派来了一辆车,接走了他的遗体。那一天天气特别冷,太阳也总是半死不活的样子。康康的母亲听到消息已经是哭得死去活来,当夜就住进了医院。康康的父亲就只能在医院陪伴,所以来的人只是他们家的一个亲戚。那天康康的遗体上车运走的时候,我很清楚地看见杜力民哭了。小春的遗体在当天下午火化了,我们没有办理骨灰存放,而是把骨灰送回了谷洪涛的寓所。谷洪涛看着骨灰盒上小春的照片,嘻嘻哈哈地笑着,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两千零一年终于结束了,伴随着中国很多的大喜事,这一年被很多中国人自豪地称为中国年。元旦过后,我独自一人回到了北京。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可伤感的情绪和痛苦的记忆却总也抹不掉。我经常在夜晚降临的时候一个人守着霆的骨灰盒枯坐到天亮,然后在中午的时候才从噩梦中痛哭着惊醒。我上街和出门的次数越来越少,尽量想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的气氛才容易把记忆中的一切保存得更久远和鲜明一些,我不愿意外界的事物打破我的宁静,更不愿意失去我记忆中所珍藏的一切。就在这矛盾和复杂的心情中,我不断扪心自问,我真的是要消沉下去?可我不消沉,一切真的能从新开始吗?我还经常能够接到小健的电话,他说他已经回贵州老家了,过上十来天才回北京来。就在我百无聊赖、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久违的老朋友黄灿到北京来了。
冬天的北京是灰黄|色的,百花草木都枯槁了,只有松柏类的行道树还倔强地显露着已不见鲜艳的绿色。行人呼出来的热气和汽车的尾气都凝成了白茫茫的烟雾,瞬间就消失在这寒冷的空气之中。公共汽车站上仍然接踵摩肩,站台的屏风、公车的车厢、周边的店面门脸,几乎凡是有空隙的地方,都被各色大小广告充斥着。象是繁花覆锦的苏绣似的,到处都有了刻意的镶饰,色彩和图案将所有的空间布置得密不透风了。到不失为色彩单调的冬季里,补充和协调色彩的一种景致。此时的人们,不得不穿上厚重而缺乏线条美感的冬装御寒,夏日的焦躁和悠闲也换成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