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1/4 页)
出路,只好踏踏实实的劳动改造。
原先地旅顺水师溃逃地官兵,此时已经有近七成返回,都被抓了苦力。这样一来。生产人手地不足问题便基本解决了。
在指挥建造工厂的同时,程通也试着跟罗尔托、赖定忠等人研发了鱼雷的雏形。这枚鱼雷外形完全按照萧然的设计,装有木质的平板尾舵,没有装填弹**部,采用同重量的砂土来替代。主要试验的是动力系统,采用两组改进地铜电池,通过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来驱动。萧然跟徐世昌来的时候,正巧赶上第一次下水。马达开动。推动水花滚滚,70米内便完成了加速,可惜在最后时刻出现了舷向跑偏。在水中画起了***。
萧然对这个结果当然很不满意,如果只是航道偏差,尽管当时还没有陀螺仪,但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弥补:一是提高鳍片跟尾舵的精度,确保入水后航道的精确;二是通过多波次的饱和攻击,都可以达到远程摧毁敌舰的目标。
萧然比较头疼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鱼雷的航速。从试验结果初步计算出,这枚鱼雷地速度应该在15节到17之间,相对于后世鱼雷地4节、甚至更高的航速,无疑是天壤之别。萧然预计的一个航速,至少要达到25节以上,因为按照他地构想,只有达到这个速度以上:方舰船形成威胁,如果没有了速度,再高精尖的武器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速度的快慢,当然要取决于电池的功率大小,但是就目前而言,这种技术上的瓶颈很难再有所突破。萧然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提个大致思路、研究方向什么的问题不大,但是对这种专业问题,只能束手无策。
正闷闷不乐,一扭头又瞧见徐世昌盯着偌大的试验池,两眼发呆,一言不发。萧然暗暗叹了口气,走到他身边,拍拍他肩膀道:“先别灰心,第一次都是这样子的。恩,那个,失败是成功他妈么!回头再重新试验重新改进,兴许会好起来的。”
徐世昌醒过神儿来,瞪圆了两个眼珠子,盯着萧然一边比划一边结结巴巴的道:“这是什么东西?大、大人,属下刚刚不是看花了眼吧?我的娘,这世上居然有这样的东西,在水里头跑的这么快……”
“啊?!”萧然一头暴汗,半晌才道:
老徐大哥,你不是故意讽刺我说反话呢吧?貌似我这跑滴很慢呐!”
事实上徐世昌并没有说假话。对于自小在海盗窝里讨生活的他来说,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东西在水里头跑的这么快,要知道水里不必陆地,无论是对于帆船还是小艇,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航速。以当时最为牛叉的三桅快速战舰来说,船首部纵向三角帆和桅杆之间采用支索帆,比仅仅采用横帆航行起来更能吃风,同时增加了翼帆,三个桅杆满帆行进的时候可以挂起三十六面帆,但航速最多也不过10!
17节的鱼雷对10节的帆船,这是一四百米的距离内发起攻击,只要航向无偏差,帆船几乎连转舵闪避的机会都没有!!!
徐世昌几乎是大呼小叫的说了半天,总算是让萧然明白了自己设计的这个东东,对于当时的战舰来说是多么滴强悍,多么滴致命!萧然一时欣喜若狂,险些一头栽进试验池去。也难怪,自己始终是以后世的眼光去衡量这些武器的功能,殊不知魔高一尺道高才能一丈,而对于英法列强的“魔”来说,这个横空出世的鱼雷,就足以摧毁一切!
当即叫过程通跟赖定忠,大家一起出谋划策,重新修订鱼雷鳍片及舵板的精度。大家也都因为徐世昌的一番分析而欢欣鼓舞,几乎是不眠不休的投入到了鱼雷研发上来。
徐世昌、赖定忠等人毕竟是对这方面比较熟悉,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一方面改进了鱼雷的尾舵水平舵板,以控制水平航深,一方面在尾部加装了一组竖鳍,以控制航向。三天之后,经过铁匠李三带人连夜赶工,一枚新的鱼雷终于诞生了。
经过反复几次的试验,这枚鱼雷的入水及潜航效果都相当好,基本能够保持直向航行,没有太大的偏差。罗尔托对电动机传动系统及螺旋桨也稍作了改进,航速基本可以保持在17节到18之间。的,就是弹**部的装填,进行一次真实的试验了。
农历的十一月份,渤海湾已经部分结冰,但是在海港之外,依然有海浪翻滚。这一日天晴,阳光普照,但见近处是皑皑白雪,远处是蔚蓝的海面,随着微风轻拂,一艘双桅靶船在海面上微微飘荡起伏。
萧然、徐世昌,还有段兴年、赖定忠等人都站在船头,心中无比激动。这一次试验,将意味着大清国的海军力量能否提前跨越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