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热火朝天的工地(第1/2 页)
石风设计的简易吊车,充分利用杠杆原理,把地上的大石条和碎石蓝子不断起吊上墙,碎石蓝子和规则石条整合在一起。
大石条放置城墙下层夯实基础,碎石蓝子放在上层很牢实。
建筑涂料非常关键,制作水泥这里条件根本不允许,但锻烧生石灰还是勉强可以的。
周围有许多小山丘,扒开表层土,下面都是石灰石(碳酸钙)。
开采出来的石灰石,石风让军户们搭建土炉窑煅烧,很容易得到生石灰(碳化钙)
生石灰加水搅拌后生成熟石灰浆,作为砌墙涂料,加在碎石蓝里子非常牢固。
熟石灰浆还是城堡里住宅,楼堂馆所的砌墙涂料,比起以前的夯土、粘土要强出若干倍。
整个过程是就地取材,工艺流程并不复杂。
那些工匠们以为真遇见了神,一个带兵打仗的屯长,居然还懂这些?
整个虎牢屯城墙的规划,都是石风一个人完成,什么规划图,立体效果图,平面图,局部剖面图等等,这些都难不倒他。
作为一名学考古的学者,他专门学过机械制图,这些图的制作过程,城池防御等,他还参考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那书上对城墙有专门描述。
整个虎牢屯堡城墙,平均高度三丈三,也就是十米高;宽厚二丈二尺、约为六点六米。
墙体外层用石条和石蓝加石灰石,内层用夯土和石蓝子混合砌成。
每隔三十丈便有延伸出城外的凸墙,那是用来射杀攀爬城墙的敌人。
城墙上每间隔三丈设置炮蹲,每间隔一丈设置箭跺和火铳位。
整个城池呈长方形,正面和后面一百三十丈约四百米宽,两侧为一百八十丈约五百四十米。
城池总周长约为六百二十丈,约一千九百米,同等于四里长,比原先周长足足增长一里。
城堡总面积约二十一万平方米。
这在大明北疆,属是一个中等以上的城堡,跟葛峪城差不多大小,比有些千户所城堡还大。
这里,可容纳正常人口一万,战时可容纳五六万兵马,加上五万百姓。
石风命令要挖掘纵横交叉的地道,以及大型地窖,粮食和其他战略物资可贮藏地下,避免战时遭遇炮击或火攻。
护城战壕清一色是深一丈,宽三丈。
挖战壕和地道,地窑等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可充分发动军户家属来做,无论男女,拿着锄头、挑着簸箕、箩筐,奋力挖土挑土。
这些挖出来的土可用在城墙中间作为夯土,城墙里建筑的稻草灰泥墙,外层涂上石灰浆。
这个工程声势浩大,工程量也很大,石风要求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先垒成一半高度,但正面的四百米城墙必须年底以前完成。
什么事都有个轻重缓急,有了丈半高的城墙,防御百余人的小规模攻城,没有什么问题了。
余后的城墙和地道地窑和房屋建筑做不完,都可以放置到明年开春之后进行。
城墙开工二个月之后,到了九月下旬,奉石风之命,莫老七和吊眼去关内和葛峪堡城里招募四十几个泥水匠和木匠前来商谈建堡。
工钱方面,跟石匠比差点,包吃包住每月给银二两。
这些工匠听了都是喜形于色,毕竟兵荒马乱的,无论是官家还是民间,建房修楼的不算多数,这活不好找。
现在,这个新城建筑工程量,大约至少可以干上一年,这一年饭食不但有着落,还有银子拿。
这些人都是专业匠户,建设规划过许多楼堂馆所,建屯堡是轻车熟路的事。
在周边转了几天之后,再根据石风给出的总体规划图,他们很快报给石风一套具体的规划施工图,包括街道划分、庙宇及各处宅院的位置。
大明军堡的内部主体,主要包括戍守营房、主将辕门、大小军教场,粮仓草料场,武备库、战马场等。
石风要求把粮仓和武备库放入地窖,武备库位置建一个军械所,再建一个战地医疗所。
他的理由非常充分,城池地面上的房屋,大都是石条做基础,墙体是夯土和木板混成,屋顶是木架和稻草混合。
这种建筑构造,战时敌人一旦火攻,很容易起火,大家忙于上墙抵御敌军攀登城墙,还没功夫和人员去灭火呢。
所以,地道和地下贮藏变得十分重要,不但能贮物,必要时还可以藏人。
石风决定之后,那些匠户们就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