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按笫だ�"邸 !�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7)
安教授关于刘邦的“性格”,“……如同磁石般地把灿若群星的英雄豪杰聚拢在一起,群策群力,共逐一鹿,终于赢得伟大胜利” 的定位是十分公正和确切的。应当说是刘邦的“人格” 而不仅是“性格”的主流是正派的,特别是其率先于“丰西泽纵徒举义”的行动,亦肯定在深受暴秦压迫的人们中间产生了极大的正面影响,所以他才能得到地下反秦志士,如萧何、夏侯婴等基层官吏乃至旧贵族张良等广泛的尊敬和追随;也才能在包括樊哙、王陵、周勃、陈平、吕公等各阶层人士乃至像王陵母亲那样的广大基本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换言之,将“平民刘邦” 归属在“流氓、无赖” 行列,无疑是有失公允的。
6。“汉初布衣将相集团”的历史贡献
话说回来,古今君父、三军统帅,就其“性格、脾气” 而言,又有几人不曾蛮横无理,使性骂人?这种情况大家在新近的影视中也可以看到。正是由于集君主、统帅于一身的刘邦有这种不拘小节的随和及亲和力,才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汉初丰沛布衣将相统治集团”(史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之同心同德除暴兴汉的局面。千百年来,汉初这种局面备受推崇。人们将“丰沛”尊奉为“帝王之乡”,把刘邦作为值得敬仰怀念的明主。此情此景,在数千年帝王统治史上也并不多见。诚如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朓在《齐敬皇后哀策文》中称颂云:
怀丰沛之惆廖兮,背神京之弘敞……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别张十三建封》曰:
尝读唐实录,国家草味初。刘裴建首义,龙见尚踌躇。
秦王拨乱姿,一剑总兵符。汾晋为丰沛,暴隋竟涤除……
试问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又如何,虽然有“兼听明君”之名,但在文坛仙圣眼中,他也不过只是一位“行比汉高祖刘邦”的贤君罢了。
说到“汉初丰沛布衣将相之局”,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其成因及事功做一简略介绍,并藉此探索汉初“帝王刘邦”与“平民刘邦” 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秦灭汉兴的几十年间,中国封建社会政坛上出现了独具魅力的“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尤其是在刘邦的军事###生涯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鲜明。汉军、汉朝,从至尊天子到雄踞一方的异姓诸侯,从权倾朝野的丞相、重臣到威震三军叱咤疆场的统帅和将军,绝大多数出自社会基层,其中多数来自闻名的“丰沛”地区,故尔,历史上又称之为“丰沛布衣将相集团”。《丰县志》和《沛县志》等均收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之《丰沛怀古》(《沛县志》作《过沛怀古》)诗赞云:
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
王侯与将相,不出徐济间。
当时数公起,四海王气闲,
至今尚想见,龙光照人寰。
我来千载下,吊古泪如潸,
白云落荒草,隐隐芒砀山。
黄河天下雄,南去不复还,
乃知盈虚故,天道如循环,
卢王旧封地,今日设函关。
多数学者在盛赞“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千古功业时,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对该局中重要成员,尤其是其统帅刘邦的平民出身,却持不屑的态度。如清代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在论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及汉初诸臣如张良、张苍、叔孙通、萧何等出身时称道曰:
……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至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 想看书来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8)
但他却又说:
其君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
可见,赵氏仍然无法摆脱儒家门阀观念。在刘邦集团中,张良、萧何等口碑俱佳,自不必言;对于所谓亡命之徒说,试问,立志替天行道以武力打天下者,有谁不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到底,古往今来,“打天下坐江山”的开国元首,哪个不曾用过流落街头之“贱民”及“愤世嫉俗之士”乃至前朝所谓“盗匪、死囚”等亡命之徒?所以,赵翼之说未免失之偏颇。
近些年来,随着弘扬两汉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关刘邦事功的研究硕果累累。学者们对“布衣将相之局”的认识逐步趋于统一。
著名史学家周谷城教授,曾将起义做倒秦运动的各地义军头领称之为“平民领袖”。④
何兹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