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大山哭笑不得的跳下床。“爷爷,早上好,您是来给小洁做针灸的吧?”
“针灸?”
董洁瑟缩了一下,这次是真的。
“老爷爷,我很怕疼的,咱能不能不扎针?我可以喝药哦,再苦都能喝得下,真的。”她用手摸摸自己耳朵,觉得昨天被扎针的地方又开始隐隐作痛。
“小洁,相信爷爷,不疼,扎了针,小洁会好得更快哦。”
董洁犹不死心的作垂死挣扎,“条条大道通罗马,咱们先好好商量商量,哎……”
杨善明不由分说欺了过来,手一伸,她一只耳朵就落到人家手里。
董洁苦着脸,眼睛紧紧闭上,嘴里可怜兮兮道:“老爷爷,你轻点,轻点扎,手千万别抖哦。”
“只要你不乱动,爷爷就不会扎歪。”
她拼命保证,“我不动,肯定不动,一动都不动。哎,扎完了没有啊?”
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将眼睛睁开一丝缝隙。“啊。”她发出一声轻呼。
针实实在她耳尖耳后扎了两下,有液体流出。
“结束了吗?”她不抱希望的问。
“还没真正开始呢。“
杨善明变戏法似的,手里出现了一把针。
“都,都要扎到我身上吗?”董洁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的问。
“小洁,你身子虚,针灸对你好处大着呢,不但治你的病,也能调节你的身体,治好了,你以后再不会动不动就生病了。”大山看她一张小脸,苦的如同吃了三斤黄连,不忍心的安慰她道。
也就是说,以后她还得扎好多次?知道自己反对亦是无效,董洁闭上眼,大义凛然道:“来吧。”
嘴里逞强,却在针还没真扎下便开始雪雪呼痛。
“真有那么疼?”
她拼命点头,“我是最怕疼的,如果在革命战争年代,肯定会是一动刑就会招供的叛徒啦。”
一句话说得另外两人都笑出了声。
“嘘,别说了,小洁,你把老爷爷引得大笑,手头一歪,倒霉的可是你自己哦。”
得,说话的自由也被剥夺了,董洁委屈的闭上嘴。
啊……她发出无声的痛呼,刺痛的感觉频频传来,呃,还在她可以忍受的范围里,只扎针的地方传来刺刺的、胀胀的的感觉。
好半天,终于听到解放的消息,“好了,可以睁开眼睛了。”
针已经被收起,大山正拿着纱布逐一擦试针口流出的血丝。
董洁吐出一口长气,又开始眉开眼笑同医生闲聊了起来,嗯,要抓紧时间,了解一下沈阳现在的大体情况。
第十六章 我们不去孤儿院
八十年代初期,虽说市场经济开始起步,可计划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直接反应到人们生活上的,就是粮票。在那个年代,粮票可比钱还重要,用粮票可以换钱,但拿钱却买不着粮票,很多东西都要凭本凭票供应。
董洁对这段历史很陌生,前世因为太小,没有留下这方面的记忆,前几年,又困在大山深处,基本上没有考虑这些。已经决定留在沈阳生活,这些东西必然同她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一时间她有点头疼。
幸运的是,肉票已经取消了,布票也正逐渐退出市场,至于粮票就麻烦了点,实在想不出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旁敲侧击同经常来找她聊天的杨善明老中医打听了半天,终于得到的答案让她松了口气,哎,只要多加点钱,在黑市上也能买到想要的。
董洁住院的这段日子,是兄妹俩难得放松的时间。中间陈靖文来过一趟,给他们带了两身衣服,并告之吃住方面已经同医院打过招呼,让她只管安心养病。
大山抽时间出去转了转,直观感受了一番城里人的生活。
他能说一口极流利的普通话,不带一点乡音的那种。常常在早晨吃点东西就出门了,用自己的脚,一步步丈量城市的距离。
有时候停下来,选择一个比较高的地方,静静的感受城市的脉搏。有时候在林荫路上,同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聊天。偶尔也会碰到几个摆摊的小贩,多半是进城的老乡卖些自家出的土特产,也有卖衣服的,他最留心的,是那些个卖吃食的。仔细观察后发现,大家生意都不错,不管什么东西,都不会压到手里卖不出去,嗯,他若有所思的点头,是个好现象。
只是这个好现象也给他带来了一点烦恼。拐进农贸市场,肉摊的生意红红火火,常常日未过午,所有的肉已经卖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