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科举开始(第1/2 页)
在狄英的带领下,高羽一行人来到了幽州城的一家客栈。在客栈的柴房里,他们找到了正沉睡中的孙长卿。客栈里面很多客人看到这么多官兵到来找孙长卿,还以为他犯了什么事,不少看热闹的围观。面对突如其来的官兵和周围好奇的目光,孙长卿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但当高羽宣布他为武状元并直接任命他为大将军府参军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激动。孙长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竟然会得到幽州之主的赏识。他心中充满了感激,暗暗发誓一定要报答高羽的知遇之恩。
夜晚,高羽亲自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孙长卿的加入。宴会上,高羽对孙长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殷切期望。孙长卿也是感激涕零,表示将竭尽所能报答高羽的知遇之恩。
高羽询问孙长卿道:“我看先生的答卷上只有寥寥三句话,不知这几句话可是出自先生所着的兵法”?高羽在想如果这个孙长卿真的是这个世界的兵圣,那么他一定会着有兵法。
孙长卿拱手道:“殿下圣明,下官确实将这些年思考的心得写了一些手稿,还没有成书。”
“那有空还望能拜读一下孙先生的大作。”刘基对兵书战策非常的感兴趣,他写的兵书,高羽就曾经读过。
孙长卿拱手称道:“刘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所着的百战奇略在下就曾经拜读过,受益匪浅,刘先生面前,在下岂敢班门弄斧。”
“孙先生谦虚了,如今你我同为燕王殿下效力,自当共勉”。高羽看着刘基和孙长卿惺惺相惜的样子非常高兴,因为他将这个世界的兵圣给召入了麾下。他相信,有了孙长卿的加入,燕军必然能够成长成为无敌的存在。
在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二月末,幽州城仿佛被大自然赋予了新的生命。温暖的春风轻拂着古老的城墙,城内外处处洋溢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机与期待。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对变革的渴望,仿佛每一朵绽放的花朵、每一片嫩绿的新叶都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故事。
经过五日紧锣密鼓的筹备,科举州试的大幕终于缓缓拉开。这不仅仅是一场对幽州乃至整个大夏王朝未来人才的重要选拔,更是高羽作为燕王,推行新政、广开才路的关键一步。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才是推动变革的核心力量,而科举则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考试之日,晨光初破晓,宛如金色的丝线洒落在幽州大地。幽州府衙前早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百二十名来自各县的青年才俊,身着整洁的儒衫,面带紧张而又兴奋的神情,陆续步入考场。他们如同即将展翅高飞的雏鹰,怀揣着梦想与抱负,准备在这场智慧的较量中一展身手。
这些考生之中,既有饱读诗书、对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的传统士子。他们自幼沉浸在经典的海洋中,汲取着先人的智慧,渴望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为国家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手中的毛笔仿佛是他们征战沙场的武器,准备在考卷上书写出自己的辉煌人生。
也不乏对时局有着独到见解、渴望变革的新锐之士。他们不满于现状,关注着社会的问题与挑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世界带来新的变化。他们的思想开放而前卫,敢于质疑传统,勇于创新。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变革,才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高羽、孔亮、狄英三位主考官端坐于考场之上,目光如炬,审视着即将展开的这场智慧与才华的较量。他们深知,这场考试不仅关系到幽州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大夏王朝的命运。他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选拔出真正有才华、有品德、有担当的人才。
高羽的考题一出,立即在考场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同于以往的八股取士,他提出的三个问题直接触及了每位考生的内心与未来规划,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需具备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 “你有什么特长”,让考生们开始反思自我,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勇敢地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考生擅长诗词歌赋,有的考生精通算术历法,有的考生对兵法谋略有着深入的研究,还有的考生善于治理百姓、处理政务。他们纷纷在考卷上写下自己的特长,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
第二题 “你将来准备如何发挥你的特长”,则进一步考验了他们的远见卓识与执行力。考生们需要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特长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为幽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