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页)
二。
伍敦义和史密斯闻讯以后都十分高兴,更加重视缅甸华侨抗日突击队,他们对中国人开始刮目相看了。
史密斯则宣称:“这是华侨突击队给英十七师的见面厚礼。”
趁其主力进入伏击圈时,指挥隐蔽在路旁的轻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同时向敌开火,并引爆埋在路上的地雷和集束手榴弹,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中弹倒地,一些未被打中和只受轻伤者立即举枪反击,随即纷纷夺路逃入林海,丢下了28具死尸和轻机枪2挺,步枪14枝,掷弹筒2个。
华侨志愿队就这样打响了缅甸战役的第一仗,写下了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首战奏捷的光辉历史篇章。
部队出发的时候已经配发实弹,步兵每人一个弹夹子弹二十发,手榴弹五枚,许多战士入伍以来是第一次接触实弹,兴奋的把子弹数来数去。
因为兄弟部队多次出现走火事件师长怕出问题,下了死命令那个连队出意外,连排长就地免职。
侦察分队平时就摆弄的真家伙,队长许旺财还是不放心,召集班排长训话“老头子的话,我都转达了,我看谁敢丢我老许的脸。”
突击队情报人员侦察得知:日军55师112联队3大队由泰境苏三蓬越境,翻过比劳克东山脉入缅,沿丹那沙林河左岸向帕罗土前进。
1月13日凌晨,突击队又侦察到日军3大队的一个分队在帕罗土以东的丹那沙林河的东岸出没,随即决定在帕罗土设置埋伏阵地,予敌猝然打击后即向密沙转移,再利用该地地形隐蔽复杂的特点重新设伏。
拂晓后,日军约一排渡过丹那沙林河后继续向帕罗土走来。
中队长陈庆生放过日军先头的搜索兵,趁其主力进入伏击圈时,隐蔽在路旁的轻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同时向敌开火,并引爆埋在路上的地雷和集束手榴弹。
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中弹倒地,一些未被打中和只受轻伤者立即举枪反击。随即纷纷夺路逃入茫茫林海,丢下了28具死尸和轻机枪2挺,步枪14支,掷弹筒2个。
华侨突击队就这样,打响了缅甸战役的第一枪,谱写了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首战奏捷的光辉篇章,受到英军和缅人的钦敬,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5日,陈庆生指挥所部,又在密沙地区伏击了日军的一个排,打死11人,活捉2人,缴轻机枪1挺,步枪6支,从而也为缅甸华侨抗日突击队创造了再战再捷的胜利纪录。
第八十九章。个个都是高手
一。
后方的居民,缺衣少食,生活困顿,而一些军政要员和商界大亨,挥金如土,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
肖锐锋作为一位参加抗战的清廉将官,因为坚持不贪污,所得的薪金还不能够维持家庭的最低生活,只能靠在银行工作;兼做一些转手买卖的三妹,补贴一些家用。
如此世道,那有半点孙文主义的味道。
对于蒋介石本人,肖锐锋初进军旅时,就听到蒋介石“率部东征,扫平南路”的传说,又亲眼见过北伐誓师的场面和北伐军长驱直入的情景,以为蒋介石确有军事才能。
经过抗日战争的多次战役,特别是到战区部队了解了战争的全局以后,才深感此人政治手腕厉害,军事上并不高明。
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很少打过主动进攻仗,这除了蒋介石心存妥协,延误战机之外,也与其落后的专守防御战略思想有关。
以至于一点被突破,全线溃退。
正面战场,败绩连连。
在战区正规部队和“战训团”,他听过蒋介石的多次讲话,翻来覆去都是“礼义廉耻”,“定静安虑”,“不成功,便成仁”之类的陈词滥调,说不出一点儿自己的军事学术见解,还闹了不少笑话。
尤其令肖锐锋不满的是,蒋介石的抗日战争中,一直没有放弃*,剿共的念头,经常制造国共之间的摩擦。
人们不曾想到有一支人人身怀绝技;个个武功精湛的抗日特种部队正用机警的目光注视着山野的每一个角落。
破敌任务异常艰巨也非常危险,肖锐锋更是锋芒毕露。
这次行动不光需要技艺和武功,还需要精明的头脑。
突击队员不应是行动的机器,而应是智慧型的人才,在异常严峻的环境下,需要队员冷静分析局势,找出最适宜的降敌办法,作出最明智的决策。
“去,把他拖一边去。”
上尉川岛俊雄边说边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