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1/4 页)
我军在很多阵地上,都放上一捆一捆的高梁秆,竹杆及煤油准备用来防范敌坦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五六章。决死一战的准备
一。
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武器装备精良,思想顽固。
特别是十八军的十一师,号称为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装备。
在我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时,该师就曾多次与我军发生战斗。两军交战还可追述到内战暴发之前或更远,这次在双堆集又再次相遇,真可谓是冤家路窄;不是冤家不聚头。
蒋介石电令兵团司令黄维乘解放军包围不严,东南方向兵力薄弱之机,全力突围。
27日,黄维依令以第18军第11,第118师,第10军第18师,第85军第110师,在坦克,飞机支援下向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和陕南军区第12旅阵地轮番攻击,均被击退。
在突围中,第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
在此后,黄维又遵照蒋介石固守待援的指令,以第18军守平谷堆,尖谷堆作纵深防御,以第85军守腰周围,李庄地区,向西防御,以第14军守张围子,杨四麻予地区,向东展开防御。
以第10军守马围子至杨庄,李庄间向北向南防御。
兵团部设双堆集以北小马庄。
针对黄维兵团依托村庄;地堡群固守,中原野战军采取“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的攻坚战法,进行了工程量浩大的近迫作业,紧缩包围圈,逐村攻击,攻占一村巩固一村。
至12月初,黄维兵团的防区进一步缩小,能机动突击的力量只有七八个团,陷入粮弹两缺的困境之中。
我军为困死;饿死;冻死敌人,对被敌人盘踞的外围村庄展开了强大的攻势。
敌人是寸土不让,而我军是寸地必争。
就这样在一村一地的激烈争夺战中缩小了对敌人的包围圈。
敌人为夺回外围村庄曾投人大量兵力进行反扑,战斗异常激烈。
往往夺取一村,要逐房逐屋争夺,硝烟弥漫,尸横遍地,双方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有时要几易其手方能占领。
有些村庄后来采用夜攻,都未能攻下。
我军见不能从正面夺取这个制高点,就采用迂回战术。
于是选择了平古堆东北面的小马圩子这个重要村庄。
夺取了小马圩子,敌兵团司令部驻地—小马庄和平古堆就暴露在我们的前沿阵地,我军就可以从后面打击敌人,并控制小马圩子南面和西南面的大片开阔地,这就等于在敌人的脊背上插上了一把尖刀。
小马圩子是一个只有五户人家的小村子,地势稍高,敌人为固守阵地,不仅在圩内驻下一营的兵力,还在此一带修筑了野堡群,企图阻击我军的进攻。
由于小马圩子的位置重要,我军对这个村的敌人给以毁灭性的打击。
当打下小马圩子时,这个小村庄已被炮弹炸平了,连一棵手指粗的树条也见不到,剩下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横七竖八的尸体和吃剩的马骨头。
二。
陈诚土木系支柱。
18军可以说是陈诚的起家资本,陈诚军事集团别称“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着18军骨干部队11师,“木“则代表18军,它也是罗卓英,黄维,方天,胡琏等将领日后赖以晋阶的基础。
18军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
其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又都能以身作则,堪称主力王牌。抗战最有名的战绩为淞沪罗店拉锯战,18军力敌松井石根指挥的第3师团历时近一个月日军为争夺这个弹丸之地,战死的就有几千,整个罗店血流成河,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
还有1943年长江石碑要塞保卫战,奉命固守要塞的18军11师师长胡琏。
大战在即,胡琏写下5封诀别信,然后沐浴更衣,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
在石牌外围拚搏战中,日军一度钻隙绕过石牌,冲到距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
胡琏立即命其属下将国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守军不得后退一步。
他用电话告诫将士:“打仗要打硬仗,这一次一定要使日军领教中国军队的作战精神!
“11师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