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1/4 页)
驻地39处,并先后警卫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毛主席访苏以及毛主席多次的迎宾活动,通过各种严密的防范措施,与各方面协同作战,粉碎了内外敌人的破坏阴谋,确保了警卫目标的安全。
在警卫开国大典中,首都警卫部队受到了党中央和军委的表扬。
公安部队还警卫了重要的学校,医院,工厂,仓库,机场,矿山,车站,桥梁,隧道,电台等一千七百余处。
二。
北京一个警卫师改为公安师,是当时的总参机关批准的。
毛主席看到了批准的文件就在这个文件上写道:“什么人批准这个师改为公安部队的?
为什么我不知道?”
为了这事,当时的总参负责人和罗瑞卿都主动作了检讨。
而实际上罗瑞卿的报告确实是写了的,只是没有直接送达毛主席。
以后,周恩来总理知道了,就向毛主席说,公安部的一些文件是在他手里压了,没能及时送达主席。总理替罗瑞卿承担了责任。
毛主席以后又在一个场合里对罗瑞卿说:“报告要直接送我,不直接送我不行。要知道,我们这里是有仓库的。”
后来毛主席又在公安部的一个报告上写道:“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各级党委的绝对领导下,否则是危险的。”
后来,在公安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及公安部队的归属问题上,罗瑞卿与毛主席之间发生了一些误会,有些事情没能完全按照毛主席的原意去办。
罗瑞卿颇有些诚惶诚恐,这一点细微的情绪变化很快被毛主席觉察到了。
一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
罗瑞卿忽然受到毛主席的召见,进门后,他发现毛主席已经靠在床上准备就寝了。
毛主席见罗瑞卿走进来,就对他说:“怎么了?
是不是我已经同你们闹翻了?
是不是剥夺了你的兵权,不满意?”
当时罗瑞卿看到毛主席已很疲劳,猜想他已服过睡前的安眠药,因此,除了表示绝对没有不满意外,便反复劝毛主席休息。”
回家后,罗瑞卿连夜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除就具体问题向毛主席做了必要的说明外,再次表示他本人绝无不满意的想法。
罗瑞卿还在信中说明昨夜因主席太疲劳所以未把话说完,请求主席再找他谈一次。
第二天毛主席收到了信,立即让人打电话叫罗瑞卿去谈。
谈话中罗瑞卿表示,由于没有很好体会和执行主席指示,工作没有做好,有负主席的委托和希望,引起主席的不安和焦虑,自己很抱愧,心情也很不安。
并再次说明自己对公安部队归属问题看法。
毛主席说,有错误不要紧张,改了就行;并要罗瑞卿好好工作。这次谈话时间较长,毛主席还留罗瑞卿吃了晚饭。
以后,罗瑞卿很快完备了直接向党中央,尤其是直接向毛主席本人请示报告的制度。
对他写给党中央;毛主席的几百件报告,毛主席都是十分满意的。
还在为数不少的报告上批示“很好”,或批示全国“照办”。
第一七三章。大规模战役行动
一。
蒋介石连失两位重要之臣,使他闻耗悲痛,终夜唏嘘,这一切都预示着王朝末日的来临。蒋介石绝不甘心,他要继续争夺,自己得不到的也绝不能留给共产党。
自己的身边已人才凋零,退守台湾也总是需要一些文人来支撑门面。
于是,蒋介石即着手制订了“抢救大陆学者名人计划”。
平津战势日益趋紧。
南京方面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细节办法。
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力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
第二天,蒋介石闻讯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
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同时,胡适还力劝辅仁大学校长陈垣,陈垣不走,胡适小儿子胡思杜也表示留在亲戚家。
当时胡适想,小飞机也带不走多少人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