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1/4 页)
纽约市还是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画廊和演艺比赛场地的所在地,使其成为西半球的文化及娱乐中心之一。
由于在二十世纪初,纽约对外来移民来说是个崭新的天地,处处充满机会,因此纽约常被昵称为“大苹果”,便是取“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
由于纽约24小时运营地铁和从不间断的人群,纽约又被称为“不夜城”。
英国打败荷兰,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土,命名为“纽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世纪下半叶,纽约人口愈来愈多并成为商业中心,丰富的农产品得以出口,工业制品的进口,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缺乏劳力的情况下,使得纽约成为黑奴市场的大本营,人口贩卖相当的盛行,却也种下美国日后反黑奴的种子。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成立之后,居于世界领导地位,也带动美国经济的繁荣,全国沉醉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气之中,但在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华尔街的股市暴跌,三天之内损失了100亿美元,远远超过流通在市场上的通货,造成经济大恐慌,美国股市崩盘的连锁效应影响全世界,全球经济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一直到现在,美国股市的发展还影响着全世界。
斯塔滕岛是纽约市人口最少的一个区。
它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胜地,体育场馆和自然风光。
一半的享受来自于乘坐斯塔滕岛渡轮前来这里的旅程。
行程 20 分钟的免费渡轮每天摆渡往来于曼哈顿下城的乘客,乘客可在其中一览无余地观看纽约港和自由女神像。
第二七二章。最可宝贵的东西
一。
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
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
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
他第一次是以游客的身份来到这里。
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进华尔街地铁站,连铁道上都满是积水。
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他小心翼翼地绕过积水,慢慢走上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教堂,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
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只有周围的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
从教堂门前穿越百老汇,就算正式进入了华尔街──这条街又短又窄,街口设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进行翻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积水。
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如临大敌地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他们的头顶是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
除此之外,这条街上的人似乎都是游客,从他们的着装和神态就看的出来。
路边的橱窗并没有写着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反而贴着咖啡馆和健身俱乐部的广告。
除了德意志银行,他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名字,更不用说共同基金或量子对冲基金了。
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阅读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
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
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
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
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身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
出人意料的是,他面前的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说:
“是的,我就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
华尔街真够劲。
你知道,在这里,这么多富有才华的人在处理这样巨大的财富,他们创造着效率,也赚取着金钱。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这一切都很有乐趣。”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