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心诰胃校蝗绻�男械霉�郑�蛐睦砩暇突嵊谐钥鞲小R虼硕苑菽谌室宓赖拢�男胁蛔慊蛘呗男泄�郑�际谴砦蟮摹W约赫�5奈�舜κ拢�蛘咧霸鸱段е�獾氖挛瘢�婕暗降娜室宓赖拢�莆�萃馊室宓赖隆7萃馊室宓赖虏皇亲约盒睦砩系囊逦瘢�豢纱�嫠�寺男校�馐撬�诵睦砩系囊逦瘢�馊瞬坏酶缮妫�
实施仁义道德要追求效果,淡化形式
实施仁义道德要讲究效果,效果具有真实的意义;不要追求形式,形式是虚无的哗众取宠,徒费精力,没有意义。实施仁义道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怎样做效果好,就怎样做。具有实际意义的仁义道德,是真正的仁义道德;没有实际意义的仁义道德,是虚伪的仁义道德。
仁义道德要适度
社会的合理的仁义道德标准,必须符合风俗习惯,必须符合文化传统,使其中积极因素得到有效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有效抑制。那些太崇高的社会的仁义道德准则,不能作为衡量大众的标准,不能推广为国家的风俗,因为大众做不到,时间一长大众会放弃这套仁义道德标准,社会秩序会出现混乱。行事以合乎大众为贵、以切合实际为贵,不应当好高骛远。那些太崇高的仁义道德准则,不可作为有志者的行为标准,它会束缚有志者的心志,束缚有志者的自由,束缚有志者的行动,使有志者不能成功;它会使有志者受到社会的抵制,受到大众的抵制,使有志者成为仁义道德的殉道品。
按照自己的认定实施仁义道德
仁义道德是个主观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认定,没有客观的标准,仁义道德是社会倡导的理念,只是倡导人们为人处事时,要想到仁义道德,趋向仁义道德。在实施仁义道德过程中,只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实施,只能根据自己内心度量实施,自己扪心无愧,心理怡然自得的度量,就是实施仁义道德的合适尺度。至于他人怎样认定,怎样评价,就不必理会了。
修养道德有三个方向
其一向内修养——指修养个人的心气,使个人心气平和、心态恬然,增强心理防御外界攻击的能力;消弭对外攻击的欲望,可以争取、可以不争取的利益、不争取,可以出让、可以不出让的利益、出让,可以推脱、可以不推脱的损失、不推脱,可以接受、可以不接受的损失、接受。其结果是与世无争,逃避现实中的麻烦,这是一种清高的逃避主义。向内修养害人!其二向外修养——是指修正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使之合道;加强个人学习,提高成就大业的能力;敢做敢为,勇于实践,努力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胸怀家庭,胸怀天下,为更多的人谋幸福。向外修养益人!其三向宗教修养——是指以宗教为世界观、人生观,虽然躯体在人间活着,但心已不在人间;不关心活着的事情,而关注于死后的事情;名义上救人救己、普渡人生,实际上既不能救自己,也不能救他人;普渡人生,向哪里渡呢?无处渡,人生的结局只能是死亡,灵魂转世、灵魂不死只是人们的企盼而已!
正义具有相对性
正义和非正义,相对一定标准才有定义,在一个标准下是正义的东西,在另一个标准下可能成为非正义的东西。同样在一个标准下是非正义的东西,在另一个标准下可能成为正义的东西。名称不重要,实质很重要,原本很合理、很有效的行为手段,因为被掼以丑陋邪恶的字眼,而使人回避之,结果使人扭曲了心理,丧失了有效行动的能力。
“义”与“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无非就是“义”与“利”二字。“利”是目的,“义”是实现目的“利”时,要考虑的道德理念。如果获得“利”的手段合于“义”,则是获得“合道之利”,“ 合道之利”是应当获得的利益;如果获得“利”的手段悖于“义”,则是获得“不道之利”,“不道之利”是不应当获得的利益。“不道之利”与“ 合道之利”一样,对人们的生存都有正向作用。对于生存有保障的人来说,可以不取“不道之利”;对于生存无保障的人来说,取得“不道之利”未尝不可。“利”重要于“义”,“利”是人生存的基础,没有什么理念比生存更为重要;“义”是道德理念,缺少了“义”,或者完全丧失了“义”,人可以照样生存,只能使人内心有愧、内疚、有负罪感,但这比死去要好。
孝忠恕中和仁义礼智信道
孝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善于继承先人的事业;忠的意义是尽心竭力;恕的意义是推己及人;喜怒哀乐都没有表现出来称为中,表现出来能符合度称为和。仁就是讲究爱人,义就是做事合理,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