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迫切(第1/2 页)
之前安家给安大有夫妇治病,欠了很多债,债主要是急用怎么办呢?只能去队部打白条借钱;粮食不是也拿出去偷偷变卖了不少吗?为了不饿死,也找队部借粮填补饥荒。
“……把借的钱和粮扣了去,今年全家拢共分到893斤稻谷,679斤玉米,红薯有400斤,高粱少些,只有164斤……”
咋一听起来,好像很多是不是?可这是一家八口人全年的口粮。什么概念呢?以安建国为例,他是个成年男子,就算压着胃口吃,一顿总需要有个二三两的粮食下肚,才能有力气干重体力活,一天算下来差不多就要吃一斤,一年是多少呢?这还只是一个人的量。
再说893斤的稻谷,这是连壳带皮的净重,需要农民们自己再去碾出来,到时候米归米,慷归慷,还剩多少净粮食呢?
玉米也是一样的,打成了玉米碴子,再拿出一点来磨粉,能做几顿碴子粥?能揉多少个玉米窝窝头?
更别提红薯了,那就是哄肚皮的玩意儿,饱肚容易,饿起来也容易,关键是,吃多了容易荒啊!胃肠荒起来,那时抓心挠肺的难受。
所以这些粮食满打满算,能吃到冬小麦收成就阿弥陀佛了。可冬小麦一向收成不好,交足了国家的,留足了集体的,再分到人头上,能顶什么用?
所以一年拉一年的饥荒,就是这么来的。
楚婕这个人最不喜欢欠债,可她也知道,哪怕做私底下买卖赚足了钱,队里的债她还是要欠下去:东家有西家无,家家户户的饭锅都有人盯着的。你不欠债,不科学啊!
“钱现在先不用急,咱们手里是够的,建国把家里困难的那几家先还上,别让人家为难。”
安建国忙应了,楚婕想了想,又教他怎么个说法:“不管还谁的钱,你都多嘱咐一句,就说只有这么些,只能还上他一家,叫不要出去说。”
这样一来,到底还了多少家的钱,彼此都不知道,他们的家底也不至于惹人怀疑。
安建国觉得这个好,手里捏着点钱,却不能把债都还上,他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这就是钱见不得光的坏处了。这要是能堂堂正正出去赚钱,哪用得着耍这些心机手段呢。”
安秀萍点点头,又安抚楚婕道:“大嫂,不急的。我在作坊里的工资和补贴,比大多数人都高。总能打个幌子。”
这样算下来,粮食和钱是能办下来的,剩下的就是做衣裳,安秀萍在作坊是能分到布票的。只是她才去不久,也没法攒下多少来。
有朋友好办事,这个真是没错。自从成向东夫妇帮着楚婕把肖站长夫妇拉下来,两家的关系又亲近了许多。楚婕觉得找成向东换些布票出来,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事情竟然就这样办下来了,安大有夫妇激动得觉都睡不着了。
“老头子,我真是没想到,还能有今天。我就怕建国耽误了年纪,以后……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安大有也是唏嘘不已:要是长子还好好活着,那该有多么好呢。是定邦没有福气,看不到家里的希望啊!
第二天楚婕和安建国都起了个大早。安建国是去拿豆芽和绿豆糕,楚婕背着个篓子,去仙人洞摘青菜:长了这么些时日,已经有些小青菜可以吃了,土肥水也好,一颗颗绿油油笔挺挺的,长得真是喜人。
成向东看着爱得不行,掐了片叶子放到嘴里生嚼着:“甜净,水分也足。这青菜种得好。”
楚婕还是挺骄傲的:这些可都是她一点点养起来的,从菜种子到小菜苗,一天天看着长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丰收的喜悦”呢!
成向东就偷偷跟他们说了:“你们要能多弄点出来,我这里也能卖得出去。这阵子风声有点紧,我们家那口子怕出事,不让我出去走动了。他呢,找了个朋友,是市里运输队的,一天能有一班车从这里过去。都说好了,我们有什么东西,就交给他们。”
楚婕只担心一点:“运输队的人可靠吗?”
成向东冲她眨眨眼:“我家那口子办事,你还不放心吗?都是信得过的人。现在能跑运输的,都不是什么简单人。人脉广着呢!市里的需求多,私底下干买卖的都勾连起来了,隐秘得很。真抓,是抓不过来的。”
这个楚婕是相信的,真要把这买卖干出规模来,没头没脸的人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行,那你们也帮我们问一问,看能不能弄到些粮食、豆子之类的材料。我们自己去收,风险太大了。要是那头有收来的,该是什么价就什么价,我们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