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
意识不是由真理和科学决定,而是真理、客观、科学、理性之类只能被意识决定。意识只能是对生理经验的复述,而无法超出生理经验的范围。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积非成是,即便是典型*国家在公意面前,至高无上的法律也被忽略。一个因先天基因缺陷或信仰不同而导致犯罪的人,很难想像一直提倡宽容的意识会在对应主体切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还能无动于衷。意识甚至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局限,然而却始终无法改变这样的局限。因而多数人*少数人虽被诟病,然而却无可避免的广泛存在。
意识对于个体似乎至关重要,然而其实又微不足道——它无论如何都完全受制于主体的生理活动,它本身就是生理活动的产物,并且它无论如何也逾越不出作为一个生理存在的个体的范畴。
3.
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潜意识,并且,事实上,它们本身都是潜意识。看来可控的主观自觉/自决的意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仍然是潜意识。
但是潜意识又从何而来呢?
CCTV曾经做过一档挑战极限的节目,大致内容是让受试者在基本生理需求如睡眠、饮食、光线得到满足的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房间里生活尽可能长的时间,以考察受试者耐受感觉剥夺的极限。受试者往往充满自信的参与节目,但是又很快败下阵来。很显然,意识世界也必须运转,必须受到外界的刺激。它习惯于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它具有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结构。在试验状态里,意识世界无法受到足够的刺激,因而紊乱并最终让人几乎崩溃。
能量追求释放,意识器官追求生理能力的行使。因而意识世界的运行与其说是建立在客观经验和主观运作之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是纯粹的生理能力和现象,没有任何玄妙的“主观”色彩。
以爱情为例。爱情被公认为是意识世界的活动,但是它不能改变什么。门当户对、背景相似、志趣相投的爱情才更有可能存续。把爱情一针见血的归于性打破了人们烘托出来的美好神话,被人拒斥。然而爱情事实上就是性。爱情的寿命只有十数个月,是因为激情燃尽。美满的夫妻更多的是把对方当作最好的朋友,而非情爱的对象。温莎公爵夫妇的爱情故事在艺术的渲染下感人至深,然而他们事实上幸福吗?他们故作那王位换来的幸福。其实王位也没有换来幸福。心理是建立在生理的基础上,爱情源于并决定于性。浮华尽去之后,维持两个人的是友情,此时志趣是否相投等因素便占据主导了。
另外,感官实际传递的信息对大脑(意识)的影响(通过脑波表现)与想象该信息而感官不参与时对大脑的影响是一样的。例如根据实验,每天定时定量的实际练习投篮并作出总结(并非单纯的意识过程)与在大脑中想象练习投篮并作出总结效果相差无几(单纯的意识过程),且都比训练但不总结要强的多。
意识只是附庸,从属于生理,从属于生理意义上的个体。
意识世界也永远难以摆脱肉体的桎梏,而并不像它被宣称的那样自由。
一个人的主观世界更取决于他的生理基础,主观取决于客观,心理取决于生理。
心理活动变化万千、多种多样,并不是人的某种不可捉摸的抽象的优越,而是具体的可归结的优越。一种是经历过多种多样的环境而带来的经验,另一种则是大脑的生理结构的优越。
心理活动为人所感知并不代表它的客观存在,因为人感知的并非总是存在。心理活动更可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物电流,是极其纷繁芜杂然而又井然有序的生理活动。它是大脑的机能、大脑的思考,正如人的胳膊绷紧肌肉一样,是一种正常的客观生理活动。
心理学必然在解决了大脑工作的秘密、在思维记忆等过程被人破解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突破性进展,否则就只能耽于思辨而裹足不前,陷于派系林立、争吵不休的因顿之中。而且时至今日,心理学在其发展道路上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人对心理世界的生理基础的认知的结果。心理学最终必然是一门自然科学。虽然如今的一些心理学家不愿承认这一点,但是心理学的重大突破必然只能建立在相应领域的生理科学的进步之上。
意识世界最终是机械的
意识世界最终是机械的
一.对主观能动性的否定
二.经由个体局限表现的意识世界的机械色彩
三.关于意识物理属性的猜想
一.对主观能动性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