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又是自己的岳丈。
杨万利见他自持清高,冷冷一笑,把他如何隐匿自己,不报户口,几次与陈寿延通书传信,那颗未响的定时炸弹,就是他带进院里时,一宗宗、一件件,数述了遍:“就凭这,放在*手里,还不够杀头之罪?”
李承斌听着,听着,脸由红而黄,由黄而白,又急又气,又怕又恨,头“嗡”地响了下,颓然昏倒床上。
杨姣梅对这些内情毕竟知道得不多,又见把李承斌吓成这样儿,心也毛了,胆怯地看了眼杨万利,嘴动了下,没发出声来。
杨万利冷冷地给她做了个手势,杨姣梅会意,走到李承斌身边,显出温存体贴地:“有话给咱爸说说嘛,何必呕气?”
李承斌清醒了些,十分痛心地:“你们互相格斗,为啥要把我拖进去?”
杨万利见他屈从了,心头好不轻快。以胜利者的口气说:“你毕竟是社会上一个人,我们不把你拖过来,他们就会把你拉过去。”
李承斌没话可说,再也没有力量去抗争。这话,刺疼了他的心。
此时,他眼里没泪,心却在滴血。
从此,彷徨、恐惧、不安的心理时时折磨着他,吞噬着他,跌进了郁闷的苦海,陷进了万丈深渊,挣不掉,扯不脱。既寂寞孤独,又惆怅惶恐,茫然无托地度日如年。 。 想看书来
六 线断勾脱 22
这王太确系汇江城东临河镇人氏。
父亲原是个教书先生,耿直,善良。本镇恶霸贾仁看准了他家一块坟地,私改文书,攫为己有。他气愤不平,到衙门论理,结果一场官司下来,地丢人亡,含冤而死。在中学读书的王太,家遭惊变,不得不中途辍学。
本来,临村一家地主,相中了他的文才,聘他去教书,家庭的遭际,使他过早地成熟起来,世态的炎凉,人间的冷暖,他已大彻大悟,视利禄如粪土,甘愿在家守母尽孝。母子二人租着三亩薄田,苦心经营。他除了种好这几亩地外,有空就去汇江河里打鱼摸虾,挑到城里去卖。母亲起早贪黑,纺线织布,贴补家用,虽衣不御寒,食不果腹,王太知书识礼,憨直忠厚,由于母爱子孝,也自有他的乐趣。
看看王太一天天大了,因穷家寒舍,连个媒婆都没登门的,老人不免又多了块心病。
这一日,老人正在犯愁,王太从城里回来,喜滋滋掏出四个油酥酥的烧饼,恭恭敬敬的送到母亲面前:“娘,吃吧,今天运气好,鱼儿卖了个好价钱。”
老人沉不住气了,说:“太儿啊,以后可别这样子,省下钱来,万一有个穿线的,也该给你办事儿。”
一句话把王太说了个大红脸,憋了半天,才怯生生的:“娘,快别那样子,咱这不是很好?”
老人笑了,笑得很凄苦:“傻孩子,娘总不能跟你一辈子。”
王太嘴是这么说,二十几的人,眼巴巴瞧着一个个同龄人娶媳妇,坐花轿,出门串亲,出双入对,红红火火的,有说有笑,那象自己,似只孤雁,心里岂有不想之理?只是他清楚,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谁肯跳这个穷坑?有时呆呆地想着,连饭都忘了吃。老人看在眼里,愁在心头,夜不成眠,不住唉声叹气,暗暗伤心落泪。
一天,王太在江边打鱼,贪干了阵子,收网时,已月上东天,才感到饥肠辘辘,骨酥身软,伸了个懒腰,刚要挑起筐儿回家,猛听不远处的上游“扑嗵”一声,似有什么落到水里。瞪眼看时,一个人已随波逐浪飘到眼前,在漩涡中打着转,霎时又被水吞没。他一惊,连鞋都没顾脱,跃身投进水里,搏浪击水,穷追不舍,将人拉住,托出水面,游上岸来,放到沙滩上。月光下,才看清是个年轻姑娘,惨白的脸上,双目紧闭,青紫的小嘴儿微张,尽管披头散发,也掩盖不住那美丽的面容。一身湿渌渌的衣服,裹着柔弱的躯体,在秋风里,一阵阵发抖,喘气微微,躺在地上,人事不省。
他象被蝎子猛蜇了下,急后退几步,心尤自“咚咚”儿跳,象做了件见不得人的事,深怕被人逮住似的,偷眼四顾,周围,迷迷茫茫,原野显得寂寞而又神秘。唯有清冷的月光,轻纱般罩着大地。才胆怯地朝躺在湿渌渌的沙滩上的姑娘望去。
姑娘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下,发出微弱的呻吟,口里,不住吐着污水。靠吃汇江河水长大的王太,深懂必须马上帮姑娘把肚里的水排出来,才能挽回她的生命。两手不自觉地动了下,马上又惊悸得放下了。一个姑娘家,怎能去身上动手动脚?……可,不能见死不救呀……
背回家去,让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