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3 页)
险集团,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2002年8月20日,中保集团正式更名为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不过,中保控股更像一个大杂烩。
中保集团旗下拥有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太平养老以及太平资产等的“太平系”公司,同时拥有两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资保险企业——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以及中保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再保险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业务范围除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外,还涉及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实业投资、证券经纪、财务融资、基金管理等多个领域。
杂而不精、多而不专成为此前中保控股发展的瓶颈。同时,地域狭小的香港市场已经没有“空心化”的中保集团打游击,建立根据地的回旋余地。
转机出现在2001年。
这一年年末,在保险业“资本高手”杨超的运作之下,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先后在上海和深圳两地复业,既制造了中保集团生存的新饭碗,又拉开了太平品牌重生的序幕。
“北上,回内地去!”成为中保旗下公司子公司拓展生存空间的共识。例如,2006年,中国保险集团对香港民安实施股改,引进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成为第二大股东。2006年12月民安控股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后,同样复制了太平保险的路径,其业务重心已由香港转移至中国内地,而内地业务2007年和2008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数据显示,2008年中保集团保费收入近300亿元,总资产达到800多亿元,管理资产近1000亿元。其中,复业的“太平系”公司占集团总保费和资产的80%。
但是,“旗下多品牌并存,这一直以来困扰中保集团发展”。一次新的人事调整之后转机再次出现。
2008年8月,中国保险(控股)董事长,前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因年龄原因挂冠而去,同时该集团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林帆顺利升帐。
生于1959年7月的林帆,接任冯晓增之时,虚岁只有50岁,成为中国保险行业又一位少帅。或许是巧合,林帆的再上一任,现任中国人寿掌舵人的杨超,亦是于50岁开始执掌这家中国海外最大的保险企业。
1976年参加工作的林帆,历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并从1999年起,出任中保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民安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等职。
新班子拉开了整合的序幕。2009年初的工作会议上,中保控股把长期发展目标定位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跨国综合保险金融集团。林帆在他的工作报告中,将这一改革喻为“集团的淮海战役”。
5月25日,中保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启动整合,中保国际计划收购民安控股47。8%的股权,并可能随后将其私有化。
图15…3 中保整合民安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但是,新太平“淮海战役”的挑战不小,旗下两家上市公司2008年均出现亏损。
3月20日,民安控股发布年报称,全年净亏损3。75亿港元。公告数据显示,2008年其承保亏损3。10亿港元,主要源于内地业务亏损的3。11亿港元。另一部分亏损为投资亏损。由于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下挫,截至2008年底,投资亏损1100万港元,而2007年投资赢利曾达9。11亿港元。
此前的3月18日,中国保险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保险公司——中保国际也发布了巨亏的年报。数据显示,中保国际2008年亏损3亿港元,主要原因包括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特别是在A股市场及香港股市的投资亏损;同时,中保国际旗下太平保险和太平养老的保险业务也出现经营亏损。
延续80年香火,太平保险的几度沉浮,显然是其创始人、国内20世纪中早期著名银行家金诚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无法预料的。而今老店新开,太平如何翻腾资本和市场、海外与国内之巨大双翼,将是另外一段传奇,抑或是再度沉浮。
【注释】
(1)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在每一财务年度决算以前,保险人对已经索赔尚未赔付的保险赔偿或给付,或者已经发生保险事故,尚未索赔的保险赔款或给付所提存的资金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