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之辈。杰书在顺治年间就已被晋升为亲王,而他真正成名却是在康熙年间。吴三桂和耿精忠叛乱后,康熙皇帝急需在亲族中找一位智勇双全的亲王领兵作战。安亲王岳乐,不仅威望高,而且身经百战,是首选之人。但面对从云南和福建两路杀来的叛军,仅岳乐一人恐怕不能兼顾,这样,康亲王杰书就脱颖而出,被封为奉命大将军,率师###耿精忠。杰书率军抵达金华时,温州、处州已经失守,耿精忠的大将徐尚朝率五万大军强攻金华。战斗一经打响,康亲王的军事才能便显露了出来。清军在他的指挥下屡战屡胜,收复诸多州县。康熙十五年(1676年),杰书率军移师衢州途中遭到伏击,与叛军短兵相接。杰书此时正在军中,他的大旗被敌人的火器打烂了,炮弹不断在他身边爆炸,亲兵从附近破庙中拆来了门板,为杰书遮挡。但杰书毫不畏惧,指挥作战谈笑自若,使士兵深受鼓舞,奋力战斗,残酷的战斗使双方伤亡惨重,鲜血染红了河水,最终大败叛军。随后,杰书令大军偃旗息鼓,一日夜急行军数百里,攻克江山城。不久,耿精忠无力抵挡清兵的攻势,被迫投降。但是,东南的战事并没有结束,台湾的郑锦还盘踞在金门、厦门一带。康亲王马不停蹄,率百战之师与刚刚投降归顺的耿精忠部队横扫金、厦两地,将郑锦残军赶回了台湾,彻底平定了东南各地。杰书凯旋之时,康熙帝率诸王、大臣亲自到卢沟桥迎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康亲王杰书病逝。杰书对清王朝的主要功绩是平定了耿精忠的叛乱,使清朝的统治得以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嘉庆十年(1805年)袭爵的礼亲王昭梿在官场颇不得志,二十一年(1816年),因凌辱大臣被夺爵、圈禁,二十二年(1817年),嘉庆将其释放。尽管昭梿不适合做官,但他却是清朝著名的艺术家、诗人,他自号“汲修主人”,一生潜心研究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典章制度,学术上颇有造诣,着有流传至今的《啸亭杂录》、《啸亭续录》,两部著作严谨精良、颇有影响,至今仍是史学家研究清史的重要资料。
第一章礼亲王府(3)
末代礼亲王叫世铎,在同治年间先后担任内大臣、右宗正等职务,处理军国大事,被赠与亲王双俸。然而,随着英国的入侵,近代清王朝的渐渐没落,礼亲王家族从世铎之子这一辈也开始衰落。民国后,礼亲王后裔沦落至变卖府邸房产,居无定所,销声匿迹。礼亲王家族从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逊位后三年(1914年),辉煌的家族历史共延续了279年。代善自幼征战四方打下的江山,他鞠躬尽瘁辅佐了三代君主的大清王朝,以及他的后代延绵数百年的显赫家族,皆化为历史的灰烬。
代善墓碑
清末礼亲王府大门
拆迁之前的礼亲王府大门
礼亲王府于1984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墙中露出礼亲王府的青砖灰瓦
礼亲王府现在的正门
3。京城规模最大的王府
礼亲王府位置多有变化,最原始的位置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代善死后,他的第七子满达海袭为巽亲王,《啸亭杂录》记载此时的巽亲王府仍在缸瓦市,次年,满达海卒,其长子常阿岱袭爵。顺治十六年(1659年),康亲王杰书新建康亲王府。其后,康熙年间亦有大规模扩建,扩建之初,康熙帝下旨命天下资助,陈设也由各地官员献纳,所以礼亲王府之豪华甲于他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复礼亲王的封号,康王府改称礼亲王府。嘉庆十二年(1807年),昭在位时,礼亲王府失火,嘉庆皇帝赐银,命其按照原式重修,重修后的格局保持到了清末。
整座王府呈长方形,规模雄伟,占地宽广,重门叠户,院落深邃。在清代所建的诸多王府中,礼亲王府与豫王府同为规模最庞大的建筑群落。根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礼亲王府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有府门、宫门、银安殿,殿前有丹墀;有两侧翼楼、后殿、两侧配殿;有启门、神殿前出轩、两侧配殿;有遗念殿(后罩楼)、两侧转角配房、后罩房,共有房屋五重、院七进。东路由十二进院落组成,是王爷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间。西路由花园、屋宇等十一进院落组成,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设计得十分巧妙。整个王府共有房屋、廊庑等四百八十余间。
民国时期,1927年,礼亲王的后人经济拮据,将王府前半部售给华北文法学院作为校舍。由蔡元培任校长的华北大学曾租用礼亲王府做校舍,该校为私立学校,经费拮据,无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