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作者简介
陈存仁1908—1990)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1929年自设诊所,独立行医。
1928年 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
1929年3月17日 被中医界推选为五个代表之一,赴南京国民党政府抗议“废止中医案”。
1935年 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后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1937年 东渡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整理出版《皇汉医学丛书》。
1949年赴港行医。
1957年 被推选为香港的高级慈善机构华东三院总理。
1964年 获韩国庆熙大学名誉博士衔。同年,编撰出版《中国医学史》。
1970年 被选为香港苏浙同乡会副会长。
1979年 应日本“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共四大册,1982年正式出版)。
1980年初 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名誉博士衔。
1990年9月9日 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的医务生涯》内容简介
陈存仁先生不仅是旧上海一位很有声望的中医,还是一位笔耕不辍、著作颇丰的作家。下面这段自述,便是他对这本《我的医务生涯》的最好诠释:
我三次环游世界,游览之外,无非是搜集海外中医药书的佚本和考古资料。有一次,我在纽约报摊上看到一本杂志,英文名字很长,意译是《我的职业真实生涯》,内容极为丰富,有些是太空人某某执笔的《我的太空训练和操作实况》,有些是会计师写的《我开业后缴税和逃税的实况》,有一篇是《我的皮匠生涯》,有一篇是医生写的《医务所开业后所见的形形色色》。这本杂志,非专家的文字不录,所以厚厚的一册,记录的全是各行各业的实情实况。可惜我的英文程度不够,而且这本杂志价格不菲,我没有买。但是我认为这种书的销路一定很广,因为小说家所描写的,不是他本身的职业,不过是肤浅的观察,现在我们看电视或电影,涉及专门性的职业,都似乎缺少真实性,因此我想写一篇《我的医务生涯》,来讲述我从医中的所见所闻。
◎ 推荐
早年抗议国民政府“废止中医案”五位赴南京请愿代表之一
陆小曼、杜月笙、张学良、袁雪芬、戴笠等都曾求治于他
香港《星岛晚报》为其开设专栏十七年
他的诊所在港开业时,费穆、白沉、王人美、鲍方、###凤等众多电影界名人前去道贺……
。 想看书来
《我的医务生涯》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求学为医两不误
第二章 英雄见惯亦常人
第三章 英雄美人变化多
第四章 奇人奇事与奇病
第五章 美人黄土话林黛
第六章 半夜失眠最痛苦
第七章 苦心孤诣编药典
附录 叶天士事迹考
名师指导 金玉良言
我从民立中学毕业之后,入南洋医科大学攻读西医。这是个德日派西医组织,实际上留德的教师只有一位,留日的教师倒有六七个,最看不上眼的是一个日本人藤下教师,因为那时正在“五四”风潮之后,大家对日本人恨之入骨,购买日本货已算是不爱国,更何况这个日本人还在学校中担任主任,颐指气使。我早想离开这间学校。在校两年,我患了伤寒病,他们只叫我常饮开水,静卧床上四星期,打一些葡萄糖钙针剂,痛得要命,热度却越来越高。供给我学费的伯父,主张一定要看中医。于是,我便就诊于名医丁甘仁先生,服了三帖药后,热度就退,因此我学西医的信心就动摇了。
病愈之后,我听了伯父的劝告,改进丁公甘仁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这是全国创办中医学校的第一家。毕业四年后,就随从丁公开方,这等于是实习。因为我听得懂他的常州话,所以落笔很快,同学们戏称我为“飞快手”。丁公对我亦青睐有加。他原有烟霞之好,那时我因兼从常州举人姚师公鹤习国文,姚师与丁公有同好,我就学到一套装鸦片烟的技术,而且会装“雌斗”。丁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