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58年;
戴伯行:1958年—1962年;
(原华西医科大学)
毕 启:1913年—1930年;
刘承钊:1953年—1968年;
杨光华:1988年—1995年。
校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兰州大学(1)
综合评估
名气指数:★★★★☆
实力指数:★★★★☆
发展指数:★★★★☆
历史渊源
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府
在美丽的黄河之滨,坐落着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它就是古称金城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兰州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而兰州大学就位于这座历史名城中。
清末,时任甘陕总督的湘军名将左宗棠在兰州萃英门设立甘肃贡院举办乡试。清宣统元年(1909年),甘肃贡院更名为甘肃法政学堂,这就是兰州大学的前身,它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府。1913年,在甘肃法政学堂改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学校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此后的一段时期在兰州大学的发展历史上可谓举足轻重,而这段时期的发展是与一个人密不可分的,他就是曾执掌兰大8年之久的邓春膏。
邓春膏(1900年—1976年),字泽民,甘肃省循化县(今属青海省)人。1917年,邓春膏考入北京大学,并在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7月,邓春膏从北京大学毕业。由于深感家乡甘肃受经济落后的制约而无力兴办高等教育,而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它更加贫穷落后,于是,抱着教育救国的愿望,邓春膏于次年考取了留美官费生,前往斯丹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他又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教育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2月,邓春膏应甘肃省政府之请担任兰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7月又改任校长。1930年兰州中山大学改名为甘肃大学,1931年又改为省立甘肃学院,邓春膏一直担任校长、院长至1936年5月。这8年也是兰州大学从草创走向发展的8年。
邓春膏初掌兰州中山大学时,面对的是经费紧缺、师资匮乏,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将学校建成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无异于白手起家。甘肃原本就是一个地瘠民贫的省份,自然灾害又多,所以经济落后、国库空虚。甘肃学院堪称是全国经费最少的一所高等学校。邓春膏立足实际,一方面多方催要经费,一方面开源节流,使甘肃学院在求生存中获得稳步发展。通过对经费、师资与学生出路情况的仔细分析,邓春膏多次调整系科设置,到1931年设文学系、法律系、教育系与国文、艺术两个专修科,后又增设文史系、政治经济系、银行会计系与医学(以后演变为兰州医学院,这也是甘肃自己培养医学人才的开始)、农学、人事管理等专修科。在邓春膏的苦心经营下,学校逐年增加了礼堂、教室、办公室、师生宿舍、实验室、解剖室等基础设施;还将衡鉴堂改建为图书馆,其规模之宏伟“冠兰州各校”,藏书也从接收法政专门学校时的4000多册增至1935年时的16000多册,价值14000多元;购置了价值9000多元的各种仪器、标本、模型;设立出版课(即校印刷厂),从上海购置铅印机1架,专门印刷讲义、书籍与校刊。这些设施为甘肃学院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奠定了基础。
为解决师资问题,邓春膏也是用心良苦:用优厚的待遇延聘甘肃籍大学毕业生与留学生。如聘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天水人赵宗晋教法律哲学、英文,聘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士、皋兰人杨清汉为教务长,聘日本早稻田大学文科毕业生、会宁人王维屏教日语,聘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生、榆中人谢斌教社会学纲要等;聘请各机关的大学生与留学生做兼职教员,如聘请省高等法院院长冯致祥为法律系授课;聘请学有专长的地方人士任教,如聘镇原举人慕少堂为文史系教授,讲授经学概论和音韵学,聘榆中进士杨巨川为教授,讲诗学,聘永登举人周应沣讲国文诗词,聘兰州国画家曹蓉江教国画花卉,聘富有音乐才能的临洮孙培珍任艺术科音乐教师,聘武威李鼎超讲授文字学;选拔甘肃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如榆中的杨晓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甘肃学院的专职教员从1934年的18人很快升至1935年的39人,其中包括留学生11人,获博士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