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田玉麟一心想着怎样让孙子躲过,他一声声喊着明仔,要他沉住气,不要出来,走得远远的,他的声音一声比一声小,渐渐地断了气。眼前的一切,树上的田智明听得清清楚楚,他又惊、又怕、又痛、又恨,泪流满面,他咬紧牙关,控制住没哭出声。
第二天,看歹徒离开很远,田智明悄悄爬下树。田玉麟血流满地,那血,已成暗红色,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到公公田智明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他想眼下最在紧的是跑到山外把这里发生的事告诉家里人。
走啊走啊,田智明感到脚不听使唤,好像踩在松软的棉花上。头一阵阵胀痛、浑身发冷不断打颤,噪子干得冒烟。他想喝路边的山泉,到了溪边,头一晕,倒了下去。原来,他昨晚受了惊吓,紧张过度,在树上过夜受了风寒,发起高烧,昏过去了。
田玉麟所在的村叫三贤村,因村有三姓,分别是田、刘、方。这三姓的祖先同为读书人,相邀来到这个地方落籍,世代和睦,故官府赐名三贤村。三贤村是个大村,有陆百多户三仟多口,保长姓刘,大名刘仁礼。刘仁礼四十多岁,有几十亩水田,在村中虽只是小康之家,但饱读诗书,热心公益,加上辈份高,被刘家推为族长,村中推为保长。
晚上,天上没有丁点月亮,黑黑的天空飘着绵绵秋雨,洒在人的脸上冰凉凉的,刘仁礼以族长名义招集本族男人在刘家祠堂开会。祠堂里几盏气灯发出耀眼的白光。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被捆着双手吊在房梁下,他浑身汗透,脸色青白。三百多男人全竖起耳朵听族长训话:“败类啊,败类啊!族规怎样定的?忘了?我平日怎样讲的?忘了?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偷!为什么?!爸妈给你手,给你脚,给你脑壳,要耕田啊,要读书啊!耕读发家,耕读传家嘛。人生在世,要勤、要忍、要能吃苦。在座的有几位田产过百的大户,他们的家业哪一个不是慢慢积攒起来的?你要有这个命,你能勤扒苦做,你或你儿子、孙子会过上好日子的,你要是没这个命,你就老老实实,安安心心一辈子给东家干活,等下辈子。再说,大家都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个理,你干出偷窃这等勾当,有何面目面对祖宗!”
被吊起来的小青年叫刘顺德,父母双全,还有一个弟弟刘天德。家有破屋二间,田无一厘。靠平日全家给东家干活,或打柴度日。今晚刘顺德因家中断粮,一天粒米未进,睡不着,饿得难受,翻墙摸进一大户人家偷米。这大户主人叫刘仁惠,论起来是刘顺德族叔。刘顺德在翻墙返回时因米袋装米过重,刮烂袋子,洒下的米刚好落在过路人身上,被人发觉。
人群里有两个人的脸发红,一个是被偷的刘仁惠,刚才捉到刘顺德时,他很气愤,好小子,竟偷到我头上来了,如若不发现,家里的米缸岂不成了他人的米缸?这简直是在挖他的肉。不年不节时,他要求家人只能八分饱,肚子是胶囊,八分饱是满,十分饱也是满,多吃下那些粮食好可惜啊!现在刘顺德被当众吊在祠堂,他有些不好意思。按族规处理,偷一赔十,偷者今晚被吊在祠堂过夜,明天游村三圈,然后被逐出本族,至死不得归宗。刘顺德毕竟是他堂侄,他怕人们想,为了一袋米,一点叔侄亲情全不顾了。他要让人们觉得,他是为了清除族内败类,才把刘顺德交族长的。
刘顺德的父亲刘仁福的脸上也发红,而且红得发紫。他今年三十八岁,身体干瘦,满脸皱纹,看起来像个老头。由于羞愧,他破烂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他赤脚站着,不敢抬眼看人,连吊在房梁上的儿子也不敢看,他低头看着自己一双大脚,不停摇头叹气:“畜牲,畜牲,家们不幸,家门不幸啊。”
没人为刘顺德求情。就算有人求情,也是没用。族规明摆着,刘仁礼族长坐在那,还能有什么话说?
塘板山脚下,住着一个青年,个子不高,稍瘦、人非常结实精干,姓农,排行第九,人称农九。农九采药为生,为人开朗仗义。这天他进山采药,不知怎的突然想起有一阵没到田公那转一转了,就决定到田公那走一走,聊聊天。快进塘板隘口时,发现田公孙子田智明倒在溪边。
第二天早上,农九赶到三贤村。
第二天早上,刘仁礼让人把刘顺德解下游街时,发现他死了。刘仁礼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他不愿刘顺德死,因刘顺德罪不至死,况且刘顺德是族侄,但他认为自已在处理这件事上并无过错。
当刘仁礼得到田家报来塘板凶讯时,当即指定族里人处理刘顺德后事,他以三贤村保长身份,在田家人陪同下,赶往塘板。
田智明没有进山,他被农九救下,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