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下午3时,之前约请的北京都市类媒体记者纷纷到位,长枪短炮,出现开头一幕。
3月29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唐僧”从安定门车站上车,在比特的指挥下现场套上了行头开始表演,在唐僧的身上挂着两个纸盒子,上面印着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的画面,下面写着一行字:请施主转告徐静蕾李宇春们,有个叫徐冉的孩子不想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正在病床上等待她们帮助唤醒爱心。善哉!善哉!菩萨保佑!戴着墨镜的比特不停地在一边指导着,就像一个导演。
“唐僧”的到来让车厢里活跃了起来,不少年轻人拿出手机拍照,但当大家看明白怎么回事后,普遍表示反感。“呼吁爱心,也不能扯上明星呀,天下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都靠明星,还不把人家累死。”一位王先生表示。同时一位林大妈也表示,车厢里本来就拥挤,这样做简直是添乱。在站台上,因为“唐僧”的装束引起大家围观,还招来了警察。
“呵呵,是这样的。当时,警察大声喝问,我只好说我们是要饭的。”比特为了造成影响以及配合媒体的现场采访,他带着唐僧坐地铁2号线转了两圈。直至当晚将近7时,因忙于准备工作和现场作秀,比特整天滴水未进粒米未食。
当天,生活在北京的千万市民几乎同时受到这一事件的感观冲击。北京所有都市类媒体都对唐僧地铁爱心作秀作了详细报道,《“唐僧”地铁乞讨逼名人献爱心》、《“卖身救侄”招来作秀王,带上“唐僧”上演募捐秀》等等新闻,图文并茂,数十家媒体和门户网站转载后,一时成为全国的热点新闻,央视多个栏目点评,网上搜索“唐僧比特”多达3000篇文章,沸沸扬扬。
收集了各报相关报道后,比特心满意足。因为,他认为此秀已经完成,剩下的将是被其“逼宫”的名人开始上场了。
恶评逼迫再秀正名(1)
外界的反应,却令比特始料未及。
丝竹发帖“以身相许”救侄虽被质疑炒作,但对于比特之方式,她并不感冒。在接受采访时,她认为比特的做法令人难以接受,献爱心是不能强制的。
她透露,就在3月27日,已有单位联系她表示愿意捐助2万元至3万元,而且不希望媒体报道,“我认为这才是真的爱心,这件事发生在前天,我认为和‘作秀大王’无关”。
而被“逼宫”名人的反应,也令比特颇感尴尬。李宇春回复《华夏时报》的记者采访时称其并未听说此事,她所在天娱公司宣传部的胡英鸫更是明确表示:“宇春现在的时间安排得特别紧,从开完生日会后就一直专心录专辑,但是我们不排除有人借此炒作,如果是作秀的话,我们不便发表任何评论。”
而其经纪人满春回答《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口气似乎温和几许:“李宇春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基金’的爱心大使,而且有歌迷捐助成立的玉米基金,专门救助得白血病的儿童,徐冉可以向该基金申请。如果符合要求,就有机会获得救助。”
徐静蕾则没有丁点儿回应。
这让比特想到几天前所做的节目《冷静,还是冷漠?》。而在此时,各种评论风生水起,但大多置比特于怒骂的口水之中。
3月30日,《华商报》发表占据外界主流的评论《借“唐僧”之口也不能“道德绑架”》,文章认为比特以“唐僧”之口发出的这份邀约,与前不久沈阳某报为救病重小孩向刘永好等6位国内富翁传递的求救信息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形式上都是希望借助媒体的报道扩大救助的影响力,但实质上却是在通过媒体传播的力量向相关的当事人进行道德胁迫。虽然比特并没有自己当面向徐静蕾与李宇春两位名人提出捐款的要求,但却间接通过媒体的报道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尽管比特的行为完全是好意,但却由于手段的不正当性而具有了“绑架”的意味。
《城市晚报》发表的《“不善”手段争不来真“善”》,则更是将比特的唐僧化缘之秀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认为这是一次“精确点捐”。虽然没有采取暴力手段强掏口袋,也已属“软暴力”式的强制。
《半岛都市报》则在《欢迎捐款作秀拒绝道德绑架》一文中,明确指出即便比特打的是行善事的旗号,对这种带有“道德绑架”之嫌的行为,我们也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拒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赞同比特作秀的目的,但不赞同比特采用的手段。
()
与之相反的一些评论则让比特略感些许温暖。
《时代商报》发表的《秀来慈善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