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目有神却脸盘枯瘦,颔下三缕长髯,一身破衣烂袍更始光景惨淡。氏叔琮言道:“寻了半天,不过就这么个活人,干脆吃他算了。”
朱温把这书生端详一番,问道:“书生你何方人氏?”
“鄙人谢瞳,字子明,福州人氏。”谢瞳答。
朱温问:“汝可执戟骑马否?”
“文弱之辈,既不能骑马,也不能执戟。”谢瞳答
“行尸走肉,我留你何用?”一挥手示意氏叔琮杀了谢瞳。氏叔琮揪住谢瞳衣领就要动刀,谢瞳大呼:“败军之将,何必迁怒于谢某人头?”
“叫他回来。”朱温喊道。
氏叔琮又把谢瞳揪了过来,朱温问道:“既知我是败军之将,汝可带兵否?”
谢瞳答道:“明公不纳壮士,何必多问?”
朱温问道:“我招纳壮士,何处可寻?”
谢瞳答道:“齐鲁之地,豪杰云集,黄巢故而可在此起兵,足以大乱天下。”
“哦,请先生明示在下。”朱温暗想这下可真遇上高人指点,怎知谢瞳又言:“谢某无才,请杀谢某煮饭。”
朱温赶忙笑道:“方才朱三言语不周,还望先生见谅。先生见多识广,温遇请先生为军师,共谋大事,还望先生垂救我于危难之中。”说着朱温鞠躬深施一礼。
谢瞳还礼言道:“万不敢当,瞳本是三考进士而不中的落破举子,几欲客死他乡,流落今日却得将军赏识,瞳愿献微薄之力,报答明公知遇之恩。”谢瞳伏地下拜,朱温赶忙扶起谢瞳,言道:“我得谢瞳乃天赐良才,只是新得败绩,人困马乏,岂能再战。”
谢瞳言“谢某浪迹之时,曾得临濮县张全义救助,此人英年儒雅,喜交好友,在乡间搭棚舍粥赈济流民,主公若会此人,军粮之事不足顾虑。”
“如此甚好,速往临濮县。”朱温喜言,五千义军将士便随谢瞳赶往临濮县。正是:
浪迹天涯落他乡,生死窘困两茫茫。偏是天公缘有意,穷书生遇朱三郎。
失意人会败军将,空饥腹见饿肚肠。人生巧逢得运转,从此辅弼战八方。
朱温与谢瞳来至临濮县,路遇乡间一大户人家,门庭上书“张宅”。谢瞳言道:“此处便是张全义住处,待我叩门。”谢瞳叩了几声门环,片刻工夫从出来一家仆,仆人问:“深夜来府有何贵干?”
谢瞳言:“劳烦通秉张公子,福州谢子明求见。”
“等着啊。”仆人转身去报。
又过少时,从院中出来一位公子,身长七尺,身着白袍,长得白净清秀,儒雅大方,此人便是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张全义间使谢瞳,互施一礼,全义再观朱温和身后大队人马,问道:“这位壮士是……”
“此乃义军首领朱温。”谢瞳言。
张全义一惊,言道:“原来是起义的好汉,请壮士随我往堂中叙话。”朱温令胡真、丁会、氏叔琮率兵在外等候,与谢瞳进了张宅。
众人落座前堂,有仆人献上茶水,张全义退去左右之人,对朱温问道:“朱首领与子明深夜率兵来此,不知有何见教?”
朱温道:“实不相瞒,朱某随黄巢首领起义数破官军,奈何眼下人马空乏,腹无水米,恳请张公子舍粥接济一下众弟兄。”
见张全义有为难之色,谢瞳道:“当今天下大乱,朝廷阉党当道,天子诏令不通,诸侯虎视眈眈。人生在世不成大业,只搭棚舍粥算何作为?。”
张全义起身长叹一声,自语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张某本欲救苍生之苦,怎知李唐不振,苍生造反,此乃天意呀。”全义转身对朱温言道:“囤粮满仓,与其饱鼠之腹,不如救人之饥,全义原献家中钱粮,随明公共举义旗。”
“张公子救我于危难之际,大事若成,朱温定当厚报。”朱温谢过张全义,连夜命将士生灶煮饭,安定军心。
次日天明,张全义安顿了家室,随朱温共赴义军。谢瞳献策劝朱温率兵向北先取营州立脚,朱温问:“军师劝我取营州,因何不杀回郓州报仇?”
谢瞳答:“赫连铎麾下土谷浑部兵强马壮,再战得不偿失。主公若能纳天下豪杰,又何愁一隅之地?此去营州便是为邀王铁枪兄弟入伙。”
“我有大将胡真、丁会,何必非请那王家兄弟?”朱温问。
谢瞳答:“能为将帅者当具备五德,乃是智、信、仁、勇、严,有此五德方可为上将军。胡真、丁会可身陷敌阵,但不能统领三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