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生命长度之间产生了错位。
生命脆弱是因为有生老病死:老,是机器的自然磨损;病,是半健康状态,半生存状态,或者叫做“半死亡状态”。因此,极而言之,人生是一种“无法保障的生命”,或者叫“玻璃生命”:它非常脆弱,一次禽流感就可以把人的肉体跟灵魂毁于一旦。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存经常伴随着危机和风险,这种危机和风险有时候仅仅是一些意外。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做房地产生意的亿万富翁,在5年前的中秋节深夜出车祸死了。
二、雷氏“生命偶然定律”(2)
我们说人生无常,确实,在上帝看来,人大概无殊于一只蚂蚁,或者一个易碎的玻璃杯。
3。 生命折扣理论
A.生命三段论——人的三个25年
人生这趟旅游看起来非常长,但我们来分一下,给它打一下折,看它究竟有多少。按照现在的统计数字,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概是75岁,我们把75岁划分成3个单元:0-25岁、26-50岁、51-75岁。现在读完研究生的年龄刚好是25岁,50岁以后就基本退休和进入人生的晚年,所以,人生最好的地方是中间这一段。这就像甘蔗,50岁之后是甘蔗的尾部一段,太硬,有很多节,还有很多泥沙,不能吃;而25岁之前是积累的时候,不够甜,现在的小孩从生下来,学走路、说话,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基本上就25岁了。这样看起来,真正甜的只有中间的25年。
B.生命三分说——做事、睡觉和休闲
我们把这最有效的25年放大:必须用1/3的时间用来睡觉,1/3的时间是8小时工作之外的,所以,多数人用来工作或者为事业奋斗的时间通常只有25年的1/3,约等于9年。
C。 生命三态说——有效、半效和无效
我们把这9年再放大分析,就会发现在任何时间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百分之百成功或者有效的:第一,我们有可能失误,甚至是完全失败;第二,我们工作时并不聚焦,做事的效率并不高。根据这些情况,我们把这9年时间打个7折,等于只剩下了6年。
我们这样来计算人生,只是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单的归类法,其实更科学、更合理的分类法是三分法:短波跟长波之间有个中波,甚至可以向两端延长,有超长波、超短波;在导体跟绝缘体之间有一个半导体;在赞成票和反对票之间有一个弃权票;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有个黄灯;在是跟非之间有个不置可否;在好人跟坏人之间有不好不坏的人;股票有牛市、熊市,中间还有一个不牛不熊的阶段;当用电脑处理事情的时候,有三个选择:是、否、忽略……
我原来出版过一本《十分钟周易》,书中我画了一个三色的太极图。我们常见的太极图一般是一黑一白两色的,但是我认为这样不够。传统的太极图简单化了,其实它中间还应该有过渡地带,也就是说,在阴、阳之间,还有一个半阴半阳。
4。 生命失控定律
A、不知向哪里去(方向失控)
我们经常处在一种失控状态,比如当我们反思人生的时候,不知何去何从。
每个人都很忙,读完书、找工作,但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做,最终又会去哪里。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讲过这么一段情节:“西毒”欧阳锋在黄蓉的诱骗之下逆练《九阴真经》,练得走火入魔,武功很高了,可是神智却越来越不清醒,在华山绝顶上参加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时候,终于疯掉,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这当然是一种极端状况,他执着于心中的那个“我”,反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执着于成为天下五绝之首的这个“名”,却终致疯狂,陷入了一种可悲可叹的失控状态。同样有意思的是,《射雕》里的主人公郭靖目睹欧阳锋陷入疯狂,勾引起了他自己关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他想起自己为父报仇而学武功,想起师父们自小给他的教导,然而父仇报了之后,学会的武功还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我最终又会去向哪里?我是谁?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郭靖,就正处于上面提到的那种失控状态中,他反思人生,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所幸他有一位很好的女朋友黄蓉和一位很好的老师洪七公,大家一起将他从这种失控的状态中拉了出来,并且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一套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找到了一生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雷氏“生命偶然定律”(3)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