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地到达了荒原。大家没有找到“摩尔人”,只发现了他的血迹斑斑的衣片,一柄大斧和三只死狼……
多少年来,这片处于中国最北端的神奇的土地,常入我梦。
而读过广东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图文并茂的煌煌大书黄树森先生主编的《广东九章经典大家为广东说了什么》之后,我梦中出现的神奇的土地,从最北端移至最南头广东、岭南、珠江、瘴疠之畏途、奇珍之产地、革命的策源地、旧势力、保守派群情汹汹的中心、海洋文明与海洋世纪的最先感应区、种种新气象与种种腐败风……无论新旧好坏都由此开风气之先……
广东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难怪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惊呼:“可能世界上没有一个地点在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形势上比广州更优越。”
二、地奇与人奇
地杰人灵。有了地理上的优势,出现了灵杰的人才,反过来又促进了地方的独领风骚。
人的因素第一。《广东九章》突出了人。
黄树森先生协同刘卫国、周松芳、于爱成三位博士,在广东人民出版社金炳亮总编辑、黄彦辉副社长、陈娟责任编辑等等鼎力支持下,从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著述文章中,筛选过滤,选辑中外古今粤籍和非粤籍经典大家对广东的经典之论,乃至于非议之论,批判之论。然后结构统绪,统称之为:《广东九章经典大家为广东说了什么》,使读者“认识一个地方(广东),熟知一种人(广东人),品尝一种文化(广东文化)”。而归根结底,在读者心目中是浮现出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
汉唐以降,被朝庭贬到岭南的一大批杰出文人,韩愈、苏轼、秦观、米芾、李纲、杨万里、刘克庄……携佛教东来的印度达摩禅师,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利玛窦,中国留学生“第一品牌”的容闳,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这不朽诗篇的文天祥,金戈铁马的袁崇焕督师,威震海疆的关天培提督,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巡抚,以及林则徐的销烟壮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碧血丹心,周敦颐、朱熹、陈白沙、湛若水的哲理探求,郑观应、洪仁轩、康有为、梁启超的历史反思,黄飞鸿的冠世武功,冼星海的怒吼黄河,粤剧皇后红线女的悠扬歌声,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的雄浑柔美,以致当代改革开放的敢上浪尖的风流人物……真是雕塑出一幅幅英雄群像。
这也令我想起了自己亲身接触的广东人物,一听发言就敢约大型书稿《中国鲁迅学通史》的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审卢家明,敢负责任、立即拍板支持的卢锡明社长、曾宪志总编辑,和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编辑、校对们……第一卷校核完毕,18天之后,家明利用到北戴河开会、在北京倒车的机会,把装帧精美的大书像变戏法一样送到我眼前的情景,都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得不叹服广东人的魄力和效率!
广东人,真是不简单!
三、想写一部《岭南文学史》
2004年1月赴广州参加《中国鲁迅学通史》获奖座谈会,与黄树森、卢家明先生面晤聚餐,开怀畅饮,亲切放谈。家明奉卢社之命,要我策划选题。看到黄先生潇洒之风姿,我忽然想到一个题目:《岭南文学史》以随笔式的诗性文字描述岭南自古至今的文学发展史。读了《广东九章》之后,这种想法更其强烈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张梦阳:《广东九章》三题(2)
是的。广东的文学真是灿若星河,且不说古代,就从近现代说起,打出“诗界革命”大旗的黄遵宪,新派武侠小说界的大侠金庸、梁羽生,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秦牧的哲理散文,欧阳山的《三家巷》,高行健的现代小说和理论,自古延续至今的粤东诗风……怪不得京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黄修己、王富仁、刘纳、朱寿桐等等纷纷南下!而目前活跃于京城的中国现代文学学人杨义、陈平原、温儒敏等等,又多是粤籍!如以岭南画派式的柔细、舒展、从容之笔,娓娓写来,该是多么诱人?
如写,也像《广东九章》那样,效法屈赋的九章体,架构九编,编下分九章,章下分九节,九九九下来,共八十一章,七百二十九节。
鸣呼,吾能写出乎?年过花甲,诸事缠身,恐难如愿。
而广东岭南,人才济济,定会有才人写出也!
吾心安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郭冰茹:广东文化的生动书写
——读黄树森主编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