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案如下:
一、撤掉河北及孤残基金部,成立由润灵QBuy资金支持的北京基金部。将原贵州部的志愿者团拆出来独立运作,负责贵州部和北京部的志愿者工作,建立与资助对象联系的志愿者机制。同时将原来管理培训部拆成会员培训部和公共关系部,前者负责润灵的人力资源管理,即会员之间的联系、培训事宜;后者负责润灵的公共关系事宜,即内部通讯的编写、媒体联系等事务。
二、除各个部门日常运作事务由各部门成员处理外,其余所有项目采取项目制度,在润灵内部公开招募项目经理及成员,以加强内部的沟通。同时配合项目制度设立职称级别制度,不同级别的职称享有的机会不同,以此形成内部激励制度。
三、在理事会下设秘书长及副秘书长,负责具体督促执行理事会决议,协调各个部之间的关系。在会员组织方面,新的润灵实行等级制,这个组织分为理事长、理事会、经理、经理助理、会员5级。会员、经理助理可以在每学期的第二个星期提出晋级申请,经由理事会讨论并多数通过后确定晋级,如果绩效不合格,也将被理事会确定直接降为会员等级。实行等级与绩效挂钩的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多数社团、组织存在的人浮于事的现象,激励每个会员投入活动中。
经过以上改组之后,润灵的资源得以更好的利用,并且加强了内部的沟通,提高了成员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积小流以成江海
随着润灵成立的时间越来越长,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的润灵已经不只是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个组织,它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的知名社团,甚至在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北京所有的知名高校都有很多支持润灵、关注润灵的同学。为了让润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不辜负所有关注润灵的同学,我们不断地进行一步步的探索,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每一步走好!
润灵还将继续发展、前行、壮大。润灵人不光有爱心、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更有才干、智慧并且勤恳努力。润灵的理念永远不会改变,但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在未来的探索中思考新的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真正地让参与我们公益事业的各方都能受益,实现我们自身持续性的发展。
一个北大俗家弟子混迹于光华的岁月
张洪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一个光华的〃游学生〃。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其导师长青教授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在导师的影响下,来北京读博的半数时间泡在光华,旁听各个学科、各类学历层次的专业课程与讲座,称其为〃光华俗家弟子〃不为过。
来北京读博已经两年,我不是北大人,却在光华待了五个学期,自称是光华的俗家弟子也不为过吧。硕士就读于一所地方院校,我的导师毕业于北大数学系,三年硕士生涯中导师的言传身教体现了一个北大人所特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与其说先生是我的导师,更不如说我们是忘年交的朋友。每每坐下来聊天的时候,先生都会流露出对母校无限的眷恋,他会给我们看在北大读书时的老照片,讲很多年轻时在北大的往事,听得让人心驰神往。世人皆知光华管理学院是我们专业里全国最牛的,先生不止一次鼓励我说:求学当北大,管理数光华!
2004年硕士毕业,在继续求学和就业之间我选择了前者。很多原因那年考博我没有选择北大,而是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位于中关村南大街,向北距北大仅有两站之隔。受先生的影响,到学校办理完注册手续以后我就直奔北大,怀着一份期待,怀着一份憧憬,我终于踏进了心中景仰已久的学府圣殿……北京大学,终于见到了传说中魂牵梦萦的光华。第一次走进光华的我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惊异、兴奋的情绪溢于言表,这里的一切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熟悉,多少次在网页上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而今天置身其中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最让我激动的莫过于光华秉承北大自由听课的优良传统,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旁听课程,这种开放式课堂溢出的知识,可以使得那些向往光华但无缘光华的上进青年学子们分得一杯美羹。第一次悄然走进教室就非常幸运地见到了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他在忘情投入地讲授《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后来知道这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选修课,厉老清晰的思路和缜密的思维将深奥难缠的收入分配问题剖析得如此透彻,我惊呆了……就是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