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祸,已暗暗向他袭来。
从往来船只的汽笛声里,仿佛还能听到那炸弹隆隆的爆炸声。
抗战期间,重庆作为*的陪都,度过了它最荣耀的八年时光。
同时,重庆也是遭受日本飞机野蛮轰炸损失最惨重的城市。
抗战爆发后,上千万难民从沦陷区迁往西南,其中到重庆及其周边定居的有近百万人,整个中国都在移动。
重庆几乎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只有少量落后的防空炮火和战斗机,市民更是不知道轰炸将会带来的灾难。
为了征服中国,日军开始对重庆实施无差别轰炸,直接把街道和平民作为轰炸目标,企图以此来动摇中国抵抗的决心。
重庆和沿长江一带的城市,都无一例外遭到野蛮轰炸。
警报轰炸;火海血海,深深地烙在重庆的记忆中。
这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危难的时刻。
眼下是谁先通";天";谁得意,而戴笠是早已成竹在胸。
他密令部下在林世良被押解来渝时,把林世良十辆装私货的车队全部开到海棠溪4公里蒋介石上黄山官邸的公路边一字排开,故新闻发言人把车上装载的胭脂口红,化妆用品,法国香水,英国香烟,高级洋酒,上等衣料等走私货摆在显眼处。
当蒋介石的座车一到,恭侯多时的戴笠一个立正报告道:
“报告委座,中央信托局接收大批美国汽车,在仰光拒运军用物资,尽装些走私货,现已人赃俱获,请委座过目。”
蒋介石下车就近瞄了几眼,气得问道:
“主犯是谁?”
戴笠答道:
“信托局运输处处长林世良。”
蒋立刻说:
“立即送军法处审讯,枪毙!”
戴笠趁热打铁,派人将林移送军法总监候审雾中的重庆庄严肃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十九章。101作战行动
一。
抗战前重庆基本上是一座以商贸活动为主的商业性城市。
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大批工矿企业的内迁;复工和生产,使重庆的工业结构悄然改变,形成了以兵工;机械;钢铁;煤炭;造船;运输;纺织;化工;电器等为主体,包括五金;皮革等行业在内的现代大工业构架。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沦陷,日本人很快打进内陆,导致不少兵工厂一迁再迁。
一九三八年,原迁于西安的济南兵工厂;迁于汉阳的上海炼钢厂调整后再次迁往重庆;而受长沙会战的影响,直到一九四零年十月,原迁于湖南的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巩县兵工厂才最终迁来重庆。
经过内迁及内迁过程中的分离整合,至一九四零年底内迁浪潮结束时,中国由兵工署直辖的独立兵工厂共有十六家,其中十一家驻扎重庆,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
这十一家兵工企业属于战前原有的仅两家,其余九家均为内迁而来。
内迁后随着兵工事业的扩充与发展,原有技工供不应求,兵工署“选奉委座令饬,收容各工流散技工,经先后派员分赴陕;巩;郑;洛;各地登记考用”,一时掀起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技工挖角大战。
为保兵工,中国国民政府在“投一地之兵工”之余,可谓“举全国之财力”。
一九三九年度国民政府的岁入支出,赤字二十点五七亿元,其中兵工署经费占了该年度国库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三八。
正是这种入不敷出的支出,为重庆兵工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种种优惠政策,使大批技术人才流向兵工业。当局对兵工政策的全面倾斜,使各兵工厂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了元气。
一九四零年,内迁重庆的兵工厂全部复工。
进入1940年后,日寇大本营陆军部认为零散的对重庆轰炸不能收到真正效果,必须配合地面上进攻,才能彼此促进。
5月1日,敌11军发动了宜昌战役,次日,大本营陆军部指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可自今日起实施空中进攻作战。”
1940年5月13日,侵华日军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日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部达成了轰炸中国大后方的《陆海军中央协定》,企图通过对重庆的政治军事目标的轰炸,加以地面进攻,彻底打消我抵抗意志,这次行动的代号定为“101作战行动”。
参加“101号作战行动”的日寇陆军第3飞行集团的第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