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榈模�鞘俏�送ü��城�姆奖恪<热蝗绱耍�哉饧�嫱饣橐龅拇�恚�托枰�悸堑焦�视跋斓奈侍猓�谑怯芍醒氤雒孀龈事兜墓ぷ鳎�扇�讼羧�胍痘�幕橐觥�
同事一夫的历史遗迹:马寅初与张桂君和王仲贞
如今的年轻人不理解:怎么大力倡导计划生育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会有两个妻子和七个儿女呢?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在旧中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极不完善,丈夫纳妾,妻子并不反对,也无权反对,因而才有“妻妾成群”的社会畸形现象的出现。
马寅初于1882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的家庭。19岁的那年暑假,由父母做主,与家乡的一个农家姑娘结婚。这个姑娘叫张团妹,后改名为张桂君。她与马寅初同龄,但却目不识丁,不过长得还算清秀。最让马寅初父母和他自己满意的是,这个姑娘为人善良、贤惠,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孝敬公婆,手脚勤快,而且与妯娌们相处得也很和谐。
马寅初不嫌弃她没有文化,而她嫁给一个家境殷实,读洋学堂的丈夫也深感满足。因此夫妻俩的感情如胶似漆,第二年,她为马寅初生了个儿子。之后,马寅初怀着当父亲的欣喜心情与爱妻分别,北上天津,去北洋大学读书。他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临行前抱着儿子亲了又亲,依依难舍。不料在他走后不久,一位亲戚抱着上街时,踩上一片西瓜皮,摔倒在地。孩子受到惊吓,发起高烧,求医无效,竟然夭折。马寅初为此十分伤心。在他百岁高龄时,还时常念叨这个早夭的爱子。
1907年马寅初北洋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美国耶鲁大学读硕士。出国前马寅初回到家乡住了些日子。临行前妻子告诉他说:“我又怀上了,孩子出生时你不在家,给孩子娶个什么名字呢?”马寅初略加思考后说:“就按着大女儿马仰班往下排,生了男孩叫马仰峰,女孩就叫马仰曹。”第二年,张桂君生了个女孩,就取名马仰曹。
1916年,马寅初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盛情邀请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
马寅初虽然获得了洋硕士和洋博士学位,可是他的灵魂深处还摆脱不掉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1917年他回嵊县家乡度假时,很盼望香火传承的他父母,为没有孙子而着急万分。于是就为儿子又娶了一个13岁的小姑娘王仲贞。这个姑娘是小学毕业,在当时的女孩中这是相当高的文化程度了。她比马寅初小22岁,而且俊俏娇美,待人处世也很通情达理。
张桂君为马家先后生了三个女儿,王仲贞却为马家生了两儿两女,使得马寅初的香火得以传承。
马寅初对这两个妻子一视同仁,没有因为有了小妾而冷淡了妻子。他将两位妻子接到北平。虽说夜里轮流在两个妻子的住处就寝,但在白天,他总是由两个妻子陪伴着就餐、散步或上街购物。有时马寅初外出度假,她们也都与他同行,从来没有过厚此薄彼的事情发生。正因如此,张桂君与王仲贞相处得非常融洽。她们以姐妹相称,互敬互爱,互相体贴,一心一意地侍奉丈夫,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后来马寅初的住宅需要大修,马家搬出租房居住,两房妻子才分居两处。即使这样,马寅初也经常去看望住在大女儿家的张桂君。张桂君也常去看望马寅初和王仲贞。1954年大女儿病逝后,马寅初将张桂君接回家,与王仲贞一起生活,直到他101岁逝世。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情书铺就百年之好:罗家伦与张维桢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弄潮儿,也是退潮的失望者。他于1897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县知事的家庭。1917年他进入北京大学文科读书。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积极宣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学生代表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这是在五四运动中唯一的一份印刷传单,首次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他还在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的词语,一直沿用到现在。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2月,罗家伦作为北平学生的代表,到上海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会上他认识了在上海女子学校读书的张维桢。他们几乎是一见钟情,彼此都有好感,但在会上没有更多的联系机会。罗家伦回到北平后,心里还念念不忘这个小姑娘,就给张维桢寄去两张风景明信片。这两张“敲门砖”还真的起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