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贷呆账已超过4;000亿美元。估计,最后呆账会超过1万亿美元。除了次贷风暴之外,冲击美国银行体系的情况还有外债、通胀、停滞性通胀、信换证券危机、衍生工具泛滥等。
银行需要大量回购标售利率型债券,流动资金本来已经不足,集资压力大,但是集资能力弱。投资人视银行发行的证券为投资陷阱,金融机构将再无法发行担保债权凭证(CDO)或者标售利率型债券,从市场上套取资金的同时又不必增加资本额。金融结构出现新局面将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美国房市不容乐观,至少必须要5年才能回升。银行体系也会与房市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低潮。
以批判银行闻名的理查·布夫(Richard X。Bove)在文章中指出:“汽车制造商卖不出汽车时,钢铁工厂也卖不出钢铁,当房市及信贷市场疲弱时,银行也不能赚到很多甜头。”
银行的稳健性,即资本额不足,是最令人担心的金融问题。2008年3月,投资银行贝尔斯登(The Bear Stearns panies,Inc。)被摩根大通,以趁火打劫的低价收购。2008年7月,南加州的印地麦克银行(IndyMac)被政府接管。据市场估计,由2008年7月开始的18个月,美国会有总数150家银行倒闭。即使是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也有90家银行被列入有倒闭风险的名单之中。在倒闭的银行之中,2008年9月被美国政府接管的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 Saving Bank)是美国历史上倒闭规模最大的银行。
大银行难免被拆骨
瑞士银行(UBS AG)近年损失惨重,这家银行于1997年由瑞士银行公司(Swiss Bank Corp。)和瑞士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两家银行合并而成。2008年8月,瑞银终于默认当时的合并是错误的决定,宣布计划将亏损严重的投资银行业务拆开。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银行业出现合并潮。大银行吃掉小银行,扩充地域与业务范围。全球性大规模银行,例如花旗、摩根大通及汇丰控股,向客户及股东保证,多元化的银行业务可以令大银行在经济环境欠佳时得到保障。事实证明,那项保证是一大错误。花旗集团的业务的确可说是多元化,但是亏损严重。
银行的业务之中,有很多令投资人不安心,例如次贷证券、标售利率型债券、衍生性金融工具等,对银行集资构成负面影响。银行在集资压力之下,自然要将集资不利的业务脱钩。到最后,银行要放弃大量业务,回到银行合并潮之前的状态。各大规模银行很快就要面对现实,关闭或者出售无利可图的业务,大笔的呆账、收缩规模,甚至卖掉资产才能苟且偷生。当年雄心万丈、鲸吞天下的银行家,如今只能摇头大叹:“何必当初”。
。▲虹桥▲书吧▲
第20节:机房中了鱼雷
机房中了鱼雷(大标)
花旗集团
以当前美国金融业的形势来看,最引人注目的两家银行是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财经界人士以“机房中了鱼雷”来形容花旗集团与美林,它们都因为次贷风暴而蒙受严重损失。
2008年7月18日,花旗集团公布业绩,第二季亏损25亿美元,股价却急升。对于长时间持有坏消息的美国金融业,亏损25亿美元被认为是推高股价的好消息。当然,有人认为那是回光返照的“死猫跳”,可是还有投资人觉得那是天大喜讯,认为是入市好时机。
先看看花旗集团的股价走势,纽约股票交易所代号「C」。
只要看看曲线图的走势就知道,在5月份确信次贷到了尾声而大举入市购买花旗股份的投资人损失惨重。以一般的两成止跌计算,5月份以平均价25美元购入,停损点应在20美元。7月18日跌破20美元,相信5月进场的投资人早已止跌离场。放空的投资人也应在此获利,所以笔者对于花旗集团股价在跌破20美元之后强力反弹,完全不感到惊奇。
奉劝认为次贷风暴已近尾声、升势已成、低吸图利的投资人最好量力而为,慎重行事。花旗集团是规模超大的银行,总资产达到2万2;000亿美元,股价一年内跌掉超过60%,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不要期望一个好消息它就可以重拾升势,走向“V”形反弹的康庄大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