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绲绷艘幻�⊙Ы淘保�恢钡浇夥懦跗谀盖撞」仕�胖厥把б怠N辶隳晁�既氡本┐笱Ю�废担�笱П弦岛笏�值搅酥泄�缁峥蒲г豪�费芯克�T谀抢锼�鲜读怂�恼煞颍��笏�潘辏�歉鲋窝а辖鞯娜耍�谥泄��泛凸庞《壤�贩矫嬗泻苌畹脑煲瑁�淙凰氖�坏剑�匆咽堑笔敝泄��费芯苛煊蛉ㄍ�缘娜宋铩K�窃谝黄鹱魑��孪啻α撕眉改辏��芟不端���锾蟮男愿袷顾�荒芏运�兴�硎尽K淙凰�餐��南不端���魑�桓龉媚铮��茉趺窗炷兀恐沼谟幸惶煊懈鐾�驴床幌氯ィ�嫠�峭逼屏舜盎е健;楹笏�巧�畹姆浅P腋#�」苡惺焙蛩�腔嵛��跷侍庹�牧澈觳弊哟郑��獠⒉挥跋焖�侵�涞母星椤�
老吴(大家都这么叫他,虽然他年龄并不是很大)是个非常执著的人,在许多历史问题上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状况,他的很多看法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在报纸刊物上根本没有发表的希望。但1957年春天毛主席发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示,忽然间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中国知识界感到了一股清凉的自由之风。此时老吴将他以前没有可能发表的一个观点在一份学术刊物上登了出来。在这篇文章里他认为阶级斗争并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巨大的人口压力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个重要力量。古代人口由于没有节制的增长所产生的压力迫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当这种变革没有出现突破性进展之前,往往通过战争等手段来减少人口压力,这时候人类历史就处在一种停滞和往复循环状态。他以中国历史为例,指出人口变化的曲线和改朝换代之间的关系,他在文章里写到: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变换几乎都发生在人口数目的高峰期,这不是偶然的。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了粮食和生产粮食土地的短缺,从而更加激化了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发展到无法调和的时候,战争便暴发了。残酷的战争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损失,使人口数量降到低点,大量的耕地成了无主之地,这样由于耕地不足而激化的阶级矛盾也得到暂时的缓解,于是和平来临,新的国家诞生了。在新的和平环境下人类又开始生息发展,但由于生产力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过了一段时间,有限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大量增加的人口之间的矛盾又变的突出。如此反复,造成了中国历史的不断重复和循环。他特别强调,由于中华民族的非扩张性,人口过剩往往只能通过内部解决,这更使得中国历史的这种循环比其他民族更为典型。
张老师对丈夫的观点非常赞同,所以她也参与到了其的写作过程中。这篇文章是以他们夫妻的名义发表的,刚一出来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文章中带着马尔萨斯气味的观点明显的有和毛主席“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唯一动力”唱反调的嫌疑存在,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义愤——特别是在历史研究之外的人群里。每天都有反对他们的文章发表,她的丈夫有时也写些东西予以回应。开始张老师对这些并不太在意,以为这只不过是普通的学术争论,并没有牵涉到现今的政治。但到五七年下半年,风云突变,周围的一切都变的严峻起来。对他们那篇文章也开始上纲上线,原来自发零散的批评也改成了有组织的批判,调子也变的越来越激烈,说那篇文章是西方资产阶级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中国版,是为反动文人马寅初明目张胆翻案,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她的丈夫出身地主)炮制出的反马列、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学术争论转化成政治争执。问题变的非常严重,组织上已多次找他们谈话,要他们深刻的认识自己的错误,报纸和学术刊物上也不再刊登他们的回应文章。张老师意识到了形势的危机,她对丈夫说:她的成分比他好,由她一个人把事情顶下来,主动认个错,处理可能会轻一点。丈夫摇摇头,没有同意,他说他不能让她去背黑锅,况且现在她还怀着他的孩子。一天他瞒着她,一个人去找领导,把责任全部承担下来,他说这篇文章完全是由他一个写下来的,他是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她的名字写上去的,他这么做是为了让她在明年评副研究员时积累些资本。他的话说的合情合理,所以在妻子得知消息后找组织“更正”的时候,没有人再相信她的说法。
在这以后,单位上组织了好几场对吴企正的批判会,但他不但没有服软,反而针锋相对进行反击,说他的行为是符合宪法的,宪法保证公民有言论自由,所以人们有发表不同见解的权利,对不同见解只能开展争鸣而不应用行政命令进行压服。批判他的人说宪法保障的是革命言论的自由,并没有保障反动言论的自由。他拿出宪法逐条逐